搜索到3710篇“ 不同播期“的相关文章
东北春玉米秸秆还田宽窄行模式下覆盖作物不同比较研究
2025年
覆盖作物的种植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覆盖作物的种时直接影响主栽作物的产量和覆盖作物的生物产量,是主栽作物和覆盖作物“双赢”的关键。本研究在东北黑土区以秸秆还田为基础,应用新型宽窄行种植模式在玉米田的行间种植4种覆盖作物(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白车轴草和长柔毛野豌豆)。覆盖作物的种日分别为5月28日(T1)、6月7日(T2)、6月17日(T3)、6月27日(T4)和7月7日(T5),测定不同条件下覆盖作物的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生物产量等。研究结果表明,覆盖作物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和长柔毛野豌豆在T2时种,白车轴草在T1时种,其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生物产量最佳。
李政刘禹泽王思敏马悦谷岩谷岩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作物适宜播期宽窄行
不同对鲜食玉米花粒光合特性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2025年
以万糯2000(A1)、农科糯336(A2)和彩甜糯6号(A3)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贵阳清镇设置B1(3月10日)、B2(3月20日)、B3(3月30日)、B4(4月9日)、B5(4月19日)、B6(4月29日)共6个,测定鲜食玉米吐丝光合特性、灌浆碳氮代谢物质和产量。结果表明,和品种显著影响吐丝叶片光合指标,适当推迟有利于改善叶片光合特性。晚不利于淀粉的积累,但有利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鲜食玉米产量两年分别为B1、B2显著最低,且均为A2品种显著最低。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分别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光合指标和碳氮代谢物质。综上,在黔中地区推迟到4月中上旬种并搭配适宜品种,将有利于改善鲜食玉米光合特性,协调碳氮代谢平衡,并促进产量的提升。
安林韦海龙程乙邹军左晋刘代铃宋碧
关键词:鲜食玉米播期光合特性碳氮代谢
大理州不同海拔不同对红七星大蒜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大理州不同海拔条件下对红七星大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宾川县(1424 m)、弥渡县(1670 m)、鹤庆县(2177 m)3地设置5个(间隔15 d)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推迟,大蒜全生育缩短;弥渡县、宾川县独头率呈下降趋势,鹤庆县则上升。弥渡县3(10月10日)产量和产值最高(10045.96元/667 m^(2)),不宜晚;宾川县3产量最优,产值达16520.67元/667 m^(2);鹤庆县5(11月9日)独蒜产量最高(1382.45 kg/667 m^(2)),但4产值最佳(13951.03元/667 m^(2))。综合表明,海拔差异明显影响大蒜适宜,低海拔区宜早,高海拔区宜晚,可优化独蒜产量和经济效益。
吴珍李银川但国伟苏晓霞李锦峰卢鹏袁子雄段江华李树峰
关键词:大蒜播期独头蒜
马铃薯不同对比试验
2025年
为了优化马铃薯气象服务指标,以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开展分种试验,研究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对马铃薯产量及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日的推迟,马铃薯全生育呈现缩短的现象;在覆膜栽培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与种时10~30cm土层含水率成极显著相关,应通过浇水使10~30cm土壤保持适宜湿度;马铃薯产量与现蕾至开花累计雨量的相关性显著,也受的影响,在3月上中旬种、同时保障现蕾至开花马铃薯的水分需求,有利于实现马铃薯高产。
陈余
关键词:马铃薯播期气象因子
不同对鲜食大豆品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不同对鲜食大豆主要品质的影响,以近年来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鲜食大豆品种‘苏成4号’‘苏新6号’和‘新3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了不同(4月15日、5月15日、6月15日)对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10 kD以下肽、游离氨基酸含量、糖组分)和食用品质(滋味响应值、气味响应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成分的变化上,随着的延迟,鲜食大豆中粗蛋白和蔗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粗脂肪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均在5月15日、下达到极值。在食用品质方面,通过电子舌分析可知不同处理下各品种的甜味和鲜味响应值差异显著。电子鼻检测出酮类、醛类、含氮物质等含量较多。此外,GC-MS结果显示,己醛、1-己醇、1-辛烯-3-醇等是鲜食大豆风味的主要构成因子。隶属函数分析发现3个品种在5月15日、下的主要品质性状综合表现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与电子舌甜味响应值和鲜味响应值正相关。综上,在5月中旬种,鲜食大豆品种的品质表现最佳,口感鲜甜味最高,且‘苏新6号’的营养品质、‘苏成4号’的食用品质优于其他品种。
张诗琦黄璐程茜张晓燕袁宇婷侯轶晨戴冬青夏秀东袁星星陈新朱月林朱月林
关键词:鲜食大豆播期食用品质
不同对机采棉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索不同对机采棉产量的影响,202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5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机采棉不同试验。通过分析棉花不同对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干物质的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种时,为实现机采棉适种和壮苗早发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表明:机采棉4月12日—18日种,667米2收获株数多、产量及棉株干物质相对更高,当地推荐在4月12日—18日种机采棉。
张凤琴尹文俊
关键词:机采棉播期
不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不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品种:‘郑单958’(‘ZD958’)和‘菏玉189’(‘HY189’);副区为:5月30日(SD1)、6月8日(SD2)、6月17日(SD3)和6月26日(SD4),研究了玉米生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的推迟,玉米生育呈逐渐缩短的趋势,株高和穗位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个品种均在6月17日种时达到最大值,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菏玉189’在6月8日种时达到最大值,‘郑单958’在6月17日种时达到最大值;同一下的‘菏玉189’生育比‘郑单958’短,产量比‘郑单958’高。因此,‘菏玉189’最佳种日在6月8日前后,‘郑单958’在6月17日前后。
王建锋
关键词:玉米播期
河南省郸城县不同对小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2025年
适宜的能够使小麦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论文以河南郸城地区种植‘郑麦1860’小麦品种为例,探索了不同对小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处理2(10月8日种)下小麦穗数与产量最高,分别为639.11和8 158.15 kg/hm2,处理2产量相比处理1(10月1日种)、处理3(10月15日种)、处理4(10月22日种)、处理5(10月29日种)分别增加8.30%、2.02%、6.84%、17.61%,综上所述,晚会降低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且显著影响小麦株高、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当为10月8日时,小麦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刘雪峰
关键词:播种时期小麦晚播
功能肥对不同水稻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不同下功能肥对直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功能肥在不同下的最佳增产效应,筛选出最合适的和功能肥组合,以C两优919和川作6优17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分别为B1(5月16日)、B2(5月23日)、B3(5月30日),4种功能肥分别用T1、T2、T3、T4表示,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全生育随着延迟缩短,不同功能肥对不同的C两优919的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显著影响;对川作6优178的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C两优919在B2和功能肥T3组合下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最高,为12.09 t/hm^(2);而川作6优178在B3和功能肥T3组合下增产明显,产量最高,为12.59 t/hm^(2)。综上所述,T3功能肥对2个品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因为T3处理主要增加了杂交稻的穗粒数,说明功能肥有利于水稻增产。
阿尔力色张荣萍马鹏张坷塬廖雪环杨尔倮邓俊周林
关键词:播期直播稻
不同的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研究
2025年
为摸清江淮地区小麦最适,引导农民科学种最终实现小麦高产,2021年随机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4个乡镇选取13个地块开展不同小麦生产发育和产量状况调查(10月25日—11月5日为适,11月6日—11月20日为迟,11月21日以后为晚)。调查结果表明:适小麦出苗率最高为53.60%,比迟和晚小麦出苗率分别高出3.96%和6.58%;单株分蘖数呈现适>迟>晚的趋势;在不同生长,每萌出1张叶片需要的积温存在一定差异,冬前阶段小麦形成1张叶片需要积温122.46℃;小麦产量、有效穗、穗粒数均表现为适>迟>晚,千粒重则相反,适产量分别比迟、晚增产7.30%、13.28%;综合栽培经验和气象资料,大丰区适宜建议在每年的10月25日—11月7日。
刘晓红刘咏良刘志琴蔡红明
关键词:播期小麦生长发育

相关作者

王元东
作品数:161被引量:1,599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玉米 选育 玉米品种 玉米新品种 播期
赵久然
作品数:503被引量:6,635H指数:50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玉米 玉米品种 SSR 玉米自交系 选育
王荣焕
作品数:125被引量:1,523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玉米 玉米品种 播期 籽粒灌浆特性 籽粒灌浆
江晓东
作品数:126被引量:1,333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冬小麦 增温 小麦 保护性耕作
陈传永
作品数:83被引量:1,13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玉米 播期 玉米品种 籽粒灌浆特性 灌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