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下二门油田“的相关文章
二门油田东部地区核三段I、II油组岩石学特征
2021年
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以地质学理论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为指导,基于“重视基础”的原则,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二门核三段岩石学特征研究,从而得出二门油田核三段岩石学特征是:结构成熟度低,成份成熟度低,即分选差,石英、长石含量低,岩屑含量高且不稳定组分占多数。通过沉积岩石学和相标志加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分析这一创新点,得出了I、II油组时期,二门油田存在来自西北方向的侯庄地区和东部山区两个方向的物源,其中以来自西北方向侯庄地区的物源为主,东部山区物源为辅。为研究区的沉积体系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为二门油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依据。
韦志浩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核三段碎屑岩
河南二门油田深层系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针对二门油田深层系低孔低渗油藏的地质特点对深层系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细化开发单元与注采井网,强化分层注水等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河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主要表现在单井产量小,甚至不压裂就无自然产能;产量降快,稳产状况差。油井难以见到效果,油井含水上升快,产液指数和产油指数降快,开采速度和采收率都比较低。河南二门油田属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田,其储集层物性差、岩性致密、产量低、天然能量匮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因此科学高效的开发非常必要。经过分析发现油田单井控制含油井段长度短,含油小层数少,油层厚度薄,油层连通性好,确立了反九点法面积加边部的开发方式最适合河南低渗透油藏。另外对单井水驱效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调整建议,以达到河南低渗透油藏高产、稳产、高收益的目的。
余昭
关键词:井网
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后多段塞组合驱技术被引量:2
2020年
二门H2Ⅳ层系经过0.5 PV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为了优选成本低且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化学驱方式,通过对区块剩余油赋存形态和原油组分分析,依据不同化学驱方式对不同形态剩余油的动用效果,确定该区块的多段塞组合的驱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1500 mg/L聚合物+2000 mg/L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体系具有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老化360 d后界面张力仍能保持10^-2 mN/m数量级,黏度保留率85%以上。聚合物浓度和渗透率相同时,二元体系注入压力低于聚合物的。聚合物浓度为1500 mg/L时,表面活性剂浓度为500数5000 mg/L时,二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吸附量低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1000 mg/L时,二元体系的洗油效率高于40%。双层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在聚合物驱后实行多段塞组合驱可提高采收率21.51%,比单一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分别提高12.69个百分点和5.33个百分点。最终确定该区块剩余油的动用方式为以聚合物驱为主、复合驱为辅的低成本的多段塞组合“0.05 PV调剖+0.35 PV聚合物驱+0.15 PV二元复合驱+0.05 PV调剖”。
李岩郭艳郭艳张卓王熙任霄宇林硕
关键词:二元复合驱超低界面张力洗油效率
二门油田H3ⅢⅣ油组双源控制沉积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通过沉积微相的精细刻画,认清了油层砂体展布及沉积演化特征,识别了相控剩余油的潜力区,提出了同相区注采联动、异相区强化动用及交汇区增储评价的剩余油挖潜对策,当年可提高采收率0.15个百分点,增储10.37万t。
卢云霞何德海刘博杨磊孙明明
二门油田Eh_2Ⅳ油组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二门油田Eh_2Ⅳ油组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发特征,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以及密闭取心研究基础上,分别对平面、纵向、层内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平面剩余油储量近70%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主体区;层间动用差异大时,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Ⅳ油组的1,2,6主力小层;层内动用差异较大时,剩余油集中于河道正韵律及复合韵律的上部。
张振平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
二门油田H2Ⅴ油组厚层细分挖潜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二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储采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接替不足,井网细分、加密潜力相对较小,原油生产稳产难度较大,面对这种形势及厚油层内非均质严重、产能不均匀问题,需要精细地层对比,对厚油层内进行细分。
王东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
二门油田边水气顶油藏开发特征及调整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二门油田Ⅰ断块核二段边水气顶油藏自1978年投入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早期开发气窜,边水能量较强,油气水界面的差异及开采过程中的变化,使得油气水分布状况异常复杂,井网适应性变差,储量控制程度降低,针对后期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控制含水、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对油井开采特征研究,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重构开发单元、井网调整,充分发挥水平井在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增加单井产量的技术思路,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韩春林秦菲丁冉石璐张连锋李远光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井网调整
二门油田特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二门油田中深特稠油区块自2005年投入开发以来,持续强化热采,大部分油井已进入多轮次吞吐开发的后期,平均吞吐周期超过11轮次。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出现超覆和汽窜现象,排水期延长,且地层亏空大,吞吐效果变差。针对该区块的这些问题,利用氮气+泡沫剂起泡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调整吸汽剖面,用氮气补充地层能量,提高了注汽效果。笔者主要针对发泡剂的研究进行论述。给出了发泡剂的配方,对发泡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最佳气液比为1.2:1,现场累计施工15井次,措施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潘二亮潘小翠方浩邱元红张书东
关键词:特稠油油藏调剖氮气吞吐下二门油田
二门油田Ⅰ断块核二段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二门油田Ⅰ断块核二段为具有气顶气的层状油藏,构造高部位为气顶,外围为油环分布,低部位为边水。核二段Ⅰ Ⅱ油组油气水分布复杂,边水能量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气水运移复杂,加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开发效果变差。本文利...
罗登宇
关键词: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挖潜方案水淹特征
二门油田改善二次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实践与认识被引量:1
2013年
在认识二门油田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注聚阶段提高注入浓度、追加段塞、部署完善井及合理动态调配等系列调整工作,实现了二次聚驱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在二门油田潜力区部署的3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0.5~22t,含水20%~70%;单元二次注聚见效高峰期增油倍比达3.04,含水降低7.5%,阶段提高采收率4.96%。
熊英董文龙戴亚伟常晓平申进周永强
关键词:剩余油段塞采收率

相关作者

杨永利
作品数:24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下二门油田 剩余油 泌阳凹陷 剩余油分布 稠油
陈振林
作品数:48被引量:44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成岩作用 下二门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相 砂岩
李洪生
作品数:40被引量:1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研究主题:双河油田 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 下二门油田 聚合物驱后
韩春林
作品数:13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下二门油田 井网调整 油藏描述 地质评价 油气勘探
刘峥君
作品数:28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泌阳凹陷 安棚深层系 下二门油田 致密砂岩 高含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