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篇“ 上颌动脉“的相关文章
- 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和脑膜中动脉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MXA)及脑膜中动脉(MM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半张口位和闭口位经颞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其所示双侧MXA及MMA,测量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TA为对照,评估超声探查MXA及MAA的价值。结果 半张口位超声对于MXA和MMA显示率分别为95.00%(76/80)和90.00%(72/80);而闭口位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5.00%(60/80)和60.00%(48/80)。半张口位与闭口位对于MXA和MMA的显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X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显著大于MMA,而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小于MMA(P均<0.05)。半张口位及闭口位CTA中,MXA显示率均为100.00%(80/80),MMA显示率均为95.00%(76/80);且半张口位超声与CTA对于MXA及和MMA的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显示76条MXA走行于翼外肌下头浅面,4条MXA走行于翼外肌下头深面并与同侧MMA伴行直至MMA进入棘孔,且均未被半张口位超声所显示。结论 半张口位超声可用于探查MXA和MMA,显示率均与CTA相当。
- 石延辉刘振生戚庭月侯弯弯鞠萍张文
- 关键词: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术
-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影像学及内镜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形态复杂。本研究选择200侧(200例患者)成人颈外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基于其形态,可将上颌动脉翼腭段分为Y型(105侧,占52.5%)、F型(45侧,占22.5%)、T型(17侧,占8.5%)及其他型(33侧,占16.5%)。选择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腔-上颌窦-翼腭窝入路解剖翼腭窝内结构,根据其形态对上颌动脉翼腭段进行如下改良分型:Y型(11侧,占55.0%)、F型(3侧,占15.0%)、T型(4侧,占20.0%)及其他型(2侧,占10.0%)。通过术前影像学表现判断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分支形态,有助于术中个体化处理。
- 裴傲王俊杰沙成Garni BarkhoudarinDaniel Kelly张亚卓
- 关键词:上颌动脉翼腭窝颈外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上颌窦术前影像学
- 上颌动脉显露技术在脑血管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上颌动脉翼状肌段的解剖特点,探讨上颌动脉显露技术在脑血管搭桥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鲜成人完整尸头标本12具,其中女3具、男9具,年龄50~80岁(平均64岁)。尸头标本经乳胶灌注后,采用翼点入路,切除颧弓,显露上颌动脉翼状肌段。观察记录两侧上颌动脉走行的特点、与翼外肌的位置关系,测量上颌动脉翼状肌段到颞下嵴的间距。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的2例脑血管搭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2、38岁。1例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冗扩合并动脉瘤,一期行优势侧椎动脉介入闭塞术,二期行上颌动脉-桡动脉-小脑上动脉搭桥术;另1例患者诊断为脑梗死、前床突脑膜瘤、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重度狭窄,行上颌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脑膜瘤切除术。2例患者均经翼点入路、切除颧弓显露上颌动脉,完成血管搭桥手术。观察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1)尸头标本12具均成功暴露了两侧上颌动脉的翼状肌段,未发生颅神经损伤。上颌动脉经翼外肌外侧走行17侧,其翼状肌段到颞下嵴的长度为8.2~18.4(13.2±4.2)mm;上颌动脉经翼外肌内侧走行7侧,其翼腭窝段均较短,无法上提至颞下嵴,故未记录其可游离长度。(2)2例患者均成功显露上颌动脉的翼状肌段,顺利完成脑血管搭桥手术。病例1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稳定;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见桥血管通畅、基底动脉动脉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病例2术后左上肢肌力由术前2级下降至0级;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再发脑缺血症状,患肢肌力恢复到4级,CTA显示桥血管闭塞。结论翼点联合颧弓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显露上颌动脉翼状肌段。翼外肌外侧走行的上颌动脉相对长且表浅,是实施脑血管搭桥术的一种较好的供体血
- 陈鑫璞白亚辉刘建新王凯
- 关键词:上颌动脉血管搭桥翼点入路
- 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
- 2020年
- 目的研究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走行及规律,为该部位的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和颅面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颞下入路解剖28具成人尸头,观测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和毗邻关系。结果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有颞深前动脉、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主干及分支起始、走行变异常见。上颌动脉第2段走行于翼外肌浅面的有52侧(92.86%),走行于深面的有4侧(7.14%),外径为(2.46±0.42)mm;颞深前动脉共干外径为(1.47±0.42)mm,长度为(7.67±2.62)mm,单干外径为(1.16±0.34)mm,颞深前-上牙槽后动脉起始处间距为(7.01±2.65)mm;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外径为(1.93±0.32)mm,长度为(4.81±2.44)mm,单干外径为(1.75±0.42)mm,长度为(8.40±3.29)mm;眶下动脉外径为(1.52±0.30)mm,长度为(8.46±2.29)mm,眶下-上牙槽后动脉起始处间距为(7.20±3.88)mm。结论熟悉上颌动脉第2、3段交界处主要分支的解剖学资料对指导该部位手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秦泗佳刘昌奎刘雷赵朝华杨吉平张军峰
- 关键词:上颌动脉
-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术与上颌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抉择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蝶腭动脉阻断术与上颌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否具有临床抉择标准。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病例中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蝶腭动脉阻断术与上颌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病例共7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研两组病例头鼻疼痛、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手术持续时间、住院费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治愈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一次性治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头鼻疼痛、住院费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介入组显著高于内镜组;生活质量评分内镜组显著高于介入组。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蝶腭动脉阻断术与上颌动脉介入栓塞术均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有效可选方案,优先梯度上应处于平等地位,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个体化选择。鼻内镜手术更精准,介入手术更微创。
- 刘雪峰李丽杨蒙生杨小龙卫旭东何健
- 关键词:鼻出血
- 颅内外搭桥术中桥血管隧道的探索及上颌动脉的相关解剖
- 目的:采用尸头模拟来探索颅内外搭桥桥血管的新路径及IMA第一段和第二段血管的直径,为神经外科临床搭桥手术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考。方法:9例(18侧)尸头标本均行眶颧骨截骨术(颧骨截骨时前端勿超过颧面孔,内有上颌神经颧面支发出...
- 赵志宇
- 关键词:上颌动脉搭桥手术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二腹肌
- 上颌动脉畸形致难治性鼻出血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病例分析患者男,32岁,2017年11月22日因“反复右鼻出血10余天”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出血,量多,无头痛、头晕,无咯血、呕血,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无心慌、气促,无畏寒、发热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鼻内镜检查、前鼻孔填塞、输液等处理,右鼻仍间断性出血。多次在鼻内镜下行右鼻腔填塞,后右鼻仍有反复出血,故当地医院建议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抵达我院时鼻腔呈活动性出血,为少量鲜血,由咽后壁流出,无咯血、呕血,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无头晕、意识障碍,无胸闷、气促等不适。
- 王佳叶惠平鲍清明喻国冻
- 关键词:难治性鼻出血活动性出血
- 用脱钙法制作上颌动脉及其分支标本被引量:2
- 2017年
- 上颌动脉本干走行隐蔽,其主要分支要经过骨性的孔、管、沟、裂走行,如该动脉本干要通过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脑膜中动脉要通过颅底棘孔;下牙槽动脉要通过下颌孔、下颌管、颏孔;眶下动脉要通过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腭降动脉要通过翼腭管、腭大孔;蝶腭动脉经蝶腭孔、切牙管、切牙孔;上牙槽后动脉要经过牙槽孔、牙槽管。
- 别永信赵甲甲王克孔海修
- 关键词:上颌动脉下颌孔蝶腭孔切牙管蝶腭动脉棘孔
- 上颌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1例
- 2017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因"左侧鼻塞不适2年伴鼻出血11d"于当地医院行鼻窦增强CT提示:左上颌窦-左鼻腔新生物,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左鼻腔新生物摘除加下鼻道开窗加前后筛窦开放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左鼻上颌窦非肠型高分化腺癌。1周后于我院行"鼻内镜径路上颌窦癌根治术加左侧鼻窦开放术",病变切除后反复电凝及烧灼术腔创面,术中失血量约100ml,并予止血纱布及高膨胀止血材料填塞左鼻腔,术后病情稳定,1周后出院。
- 单菊萍徐新建吴娟季文斌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上颌动脉鼻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
- 上颌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内径。结果:27面(94.6%)为外侧行程,1面(5.4%)为内侧行程。右侧自外耳道上方空白区至上颌动脉起始处的垂直高度为(23.4±5.1)mm,而左侧的垂直高度为(22.6±4.5)mm。19面(67.9%)分支顺序为标准型。下牙槽动脉和颞深前动脉在上颌动脉中的分支中的长度变化最小。脑膜中动脉和颊动脉为内径最大和最小的血管。结论: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上颌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形式及内径大小等指标,能够作为血管栓塞术一个指标改善影像学诊断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为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俞鹏陈士文陆进吴月张晴孙梦园陆汉力
- 关键词:上颌动脉血管内径应用解剖学
相关作者
- 刘学钧

- 作品数:33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
- 研究主题:血供 视野缺损 动脉 视交叉 视神经
- 徐善才

- 作品数:56被引量:2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卒中
- 邹建

-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翼腭窝 鼻腔 上颌窦口 上颌动脉 鼻内镜下
- 原林

- 作品数:358被引量:2,216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筋膜学 解剖学 结缔组织 经络 生物力学
- 陈士文

- 作品数:69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
- 研究主题:数学 年级 小学数学 标本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