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74篇“ 上肢功能恢复“的相关文章
任务导向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的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任务导向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脑卒中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行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46例,行任务导向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痉挛程度,以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结果:相较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UE、WMFT、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分级优于训练前(P<0.05),且研究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iEMG升高,协同收缩率降低(P<0.05),且研究组iEMG高于对照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可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缓解上肢肌肉痉挛,提高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iEMG,降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
韩梅敦旺欢李冰轮
关键词:脑卒中任务导向性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上肢功能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针刺疗法研究
2025年
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功能评分、神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某医疗机构就诊的12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60人。实验组进行标准康复治疗,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I评分)及神经损伤生化指标(NSE和S-100B蛋白)的变动,改进治疗方案效果评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70.29±12.31)、BI评分(72.46±14.45)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NSE水平(12.36±1.87 ng/mL)及S-100B蛋白水平(0.19±0.01 μg/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总体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高出80.00%(P<0.05)。结论 针刺治疗有利于推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张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疗法上肢功能恢复
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研究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这一综合治疗方案在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相对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的优势。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在2022年8月-2024年8月脑卒中患者一共11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其中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外5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采用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取得了显著更高的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表现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观察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多个维度上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所有比较均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实践表明,将反复促通疗法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运用于脑卒中患者,能有效促进其上肢功能恢复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这一综合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更广泛范围内推广采用。
李晓华张俊奇
关键词: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键点控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精准定位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关键点控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精准定位下tDCS治疗,B组患者实施关键点控制治疗,C组患者则同时给予精准定位下tDCS和关键点控制治疗。治疗前及康复训练2周后和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Brunnstrom分级、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Ashworth评定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三组U-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U-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2周后和4周后,C组Brunnstrom分级和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键点控制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周嘉铭李金萍梁寿一黎秋明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训练
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新思路。方法:将就诊于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强制性运动疗法,连续治疗2个月。以WMFT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变化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WMFT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ndatory exerci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to provide som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Sixty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visited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a directly affiliated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andatory exercis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two consecutive months. Use WMFT score, FMA score, and MBI score changes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Result: The WMFT score, FMA score, and MBI score of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ompulsory exercise therapy and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as a clear effect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is worth promoting.
徐忠元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
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对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VAS、MBI评分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对上肢功能恢复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SHSAS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治疗,均治疗4 w。于治疗4 w结束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w比较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表(FMA)]、疼痛程度(VAS)、水肿程度(手排水体积差法)、日常活动能力(MBI评分)、肢体损伤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结果 治疗后4 w,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FMA评分显著高,VAS及手排水体积差水平显著低(P<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显著增大(P<0.01);MBI评分显著高,SHSS评分显著低(P<0.01)。结论 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治疗SHSAS疗效显著,在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减轻肿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减少肢体损伤、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吴瑞梅黄峰柳春梅姜志勇
关键词:脑卒中穴位针刺上肢功能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针灸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CP)儿童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痉挛型偏瘫CP患儿分为针灸组、训练组及联合组,每组25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训练组给予HABIT训练,联合组则给予HABIT训练及针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评定患儿患侧手抓握肌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侧腕关节肌张力,分别测量患儿健、患侧前臂最大围度并计算差值,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定患儿健、患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患侧手抓握肌力、上肢FMFM评分(包括健患侧原始分、健患侧原始分差值、健患侧量表分差值)均显著改善(P<0.05);训练组患侧手抓握肌力、健患侧前臂围度差值、上肢FMFM评分(健患侧原始分)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患侧手抓握肌力、健患侧前臂围度差值、上肢FMFM评分(包括健患侧原始分、健患侧原始分差值、健患侧量表分差值)均显著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健患侧FMFM原始分差值、量表分差值均显著优于针灸组水平(P<0.05);联合组患侧FMFM原始分、健患侧FMFM原始分差值及健患侧FMFM量表分差值亦显著优于训练组水平(P<0.05)。结论HABIT训练联合针灸对痉挛型偏瘫CP患儿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侧手抓握肌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王慧陈彤杜瑜毛正欢丁利彭飞飞徐嘉玙韩清梅李海峰
关键词:针灸上肢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脑网络机制的研究
2025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脑卒中并发单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完成主动抓握任务过程中脑激活模式的即刻效应,探索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脑网络机制。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aVNS组与Sham组各15例。2组均在干预前后予以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在首次HRV检测后,2组均先予以5min静息态fNIRS检测,随后分别持续予以真/假taVNS刺激,在此过程中先进行第2次5min静息态fNIRS检测,再嘱患者完成20组共700s主动抓握任务,同时进行第3次fNIRS检测。结果:HRV结果显示taVNS组低频/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低于Sham组(P<0.05);taVNS组受累侧前运动与辅助运动区(pSMA)、感觉运动度层(SMC)、非受累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及双侧眶额皮层(OFC)显著激活(P<0.05);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NBS)分析显示,taVNS显著增强了受累侧PFC与非受累侧PFC、受累侧SMC与非受累侧PFC之间的功能连接,受累侧OFC的节点云集系数、局部效率显著增高(P<0.05)。taVNS组脑功能网络的全局最短路径长度增长,全局效率减小(P<0.05)。结论:即时taVNS通过激活额叶-迷走神经通路,调节双侧前额叶与运动皮层网络,从而促进相关脑区激活和功能重组,这可能是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关键机制。
李诗怡王梦寰王乙休潘颖颖林枫江钟立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期接受早期伸肌康复治疗对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南京悦群医院收治的10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4例采用屈肌康复治疗,研究组55例采用早期伸肌康复治疗。比较上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超声肌肉结构参数、上肢肌电信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比较,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肱二头肌的肌纤维长度、肌纤维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回声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值以及伸肘、屈肘时协同收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伸肌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运动能力恢复,改善超声肌肉结构、肌电信号,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张弘汤国强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肌电信号
胸小肌瓣腋袖术联合全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对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胸小肌瓣腋袖术联合全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对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全腋淋巴结清扫,观察组采用胸小肌瓣腋袖术联合全腋淋巴结清扫。统计两组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小肌瓣腋袖术联合全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围手术期指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安全性高。
李清申爽王楠
关键词:上肢功能

相关作者

王强
作品数:333被引量:1,881H指数:2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脑卒中偏瘫患者 偏瘫 脑卒中后 脑卒中患者
倪朝民
作品数:270被引量:1,925H指数:2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
韩瑞
作品数:55被引量:557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急性脑卒中 社区康复 早期康复
李踔
作品数:74被引量:39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 脑卒中患者
武行华
作品数:33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ADL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