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88篇“ 上皮样细胞“的相关文章
- 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CT表现
- 2025年
- 目的观察肝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PEComa及5例肾PEComa,观察其术前CT表现。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主要CT表现包括低/稍低密度(23/23,100%)、形态不规则(16/23,69.57%)、边界清晰(17/23,73.91%)、无包膜(21/23,91.30%)及增强后强化(21/23,91.30%)。18例肝PEComa中,13例密度均匀(13/18,72.22%),5例(5/18,27.78%)密度不均匀且见脂肪成分(5/5,100%)及血管增粗(4/580.00%)、少见出血坏死(1/5,20.00%)及钙化(0/5,0),增强后多表现为快进快出(16/18,88.89%)。5例肾PEcoma均呈不均匀密度、内见脂肪成分(5/5,100%),少见出血坏死(1/5,20.00%)、血管进入(1/5,20.00%)及钙化(0/5,0);增强后可呈快进快出(2/5,40.00%)、渐进性强化(1/5,20.00%)或无强化(2/5,40.00%)。结论肝肾PEComa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张媛媛王思奎张红燕练延帮潘元威卢振威高剑波董军强
- 关键词:肝肿瘤肾肿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 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乳腺转移1例
- 2025年
- 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属PEComa家族罕见肿瘤之一,具有潜在恶性性质,主要由周围上皮细胞构成,可累及身体多部位,如肾脏、肝脏、肺部、胰腺和软组织等。本文报道入住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的1例肾PEComa乳腺转移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风险。
- 郑玉梅宁然吴悦
- 关键词:肾肿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PEComa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4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PEComa的CT表现,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平扫密度、强化特征。结果 8例肿瘤均为单发,5例位于肾脏,1例位于肝脏,1例位于腹膜外,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3例为类圆形,1例为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整。7例为良性,边界清,1例为恶性,边界不清。平扫2例呈稍低密度,3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低密度。1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内见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强化多样化,4例为“快进快出”式强化,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强化减低。3例为“快进慢出”式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持续性强化,延迟期呈稍低密度。1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3例肿瘤周围见多发迂曲增粗血管,3例肿瘤内见迂曲血管影。结论 PEComaCT表现具有特点,增强主要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式强化,肿瘤内部或周围出现增粗迂曲血管时,结合临床应考虑PEComa。
- 于永梅韩翔宇邢启韵于海洋
-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腹膜后腹膜外
- 喉部原发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喉部原发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20—2024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发生于喉部的PEComa,通过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技术诊断,并进行鉴别诊断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和27岁。肿物最大径为1.0 cm和2.3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中。镜下均可见上皮样肿瘤细胞,胞质透明至嗜酸性,可见明显核仁,呈巢团状或腺泡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elan A强阳性,结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散在阳性,CKpan、S-100蛋白、SOX10、MyoD1为阴性。不同的是,例1 TFE3、HMB45免疫组织化学均为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TFE3基因未发生断裂,且二代测序示TFE3未发生基因融合;例2 TFE3、HMB45免疫组织化学均阳性,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示TFE3基因发生断裂。此2例均诊断为PEComa,术后分别随访49和23个月,均存活且无复发。结论喉部PEComa少见,其组织学形态类似,但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可存在差异,应注意鉴别,以避免误诊。
- 黄雯婷张文袁静萍余鑫鑫何惠华
- 关键词:组织学形态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表型腺泡状
- 女性生殖系统TFE3易位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 2025年
-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起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女性生殖系统PEComa约占非特指性PEComa的1/4。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低,需密切结合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才能获得准确诊断。该文对1例伴有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TFE3)易位的女性生殖系统PEComa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病理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预后,以加深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谷瑀晴刘从容
-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TFE3病例报道
- 胰腺与肝脏多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组具有相似免疫表型而形态各异的间叶源性肿瘤。多灶性PEComa非常罕见,认识不足对其诊断和治疗造成困扰。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诊断为转移性肿瘤,并采取激进的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肝脏和胰脏同时出现的PEComa病例。同时,我们回顾了2000—2024年文献报道过的12例多灶性PEComa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本例患者女,28岁。体检发现胰头和肝脏5、6段连接区两处占位性病变,临床初始怀疑为胰腺肿瘤伴肝转移。第1次手术时行肝脏肿块切除和胰腺肿块活检,两处病变均被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EComa的一种最常见肿瘤类型。胰头病变接受了胰腺区段性切除术,患者术后未接受任何辅助性治疗。随访25个月后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总之,多灶性PEComa虽然在临床上容易被诊断为转移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良好。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散发性多灶性PEComa的发生可能与肿瘤细胞的良性血行播散有关。诊断中需注意多灶性病变与转移性病变的鉴别,治疗中不应对这类疾病进行激进治疗。在疾病的长期监测中,有少数病例可在多年后出现≥2次PEComa病变。
- 关剑沈贵华黄文亭
-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多灶性胰腺肝脏
- C6TSEDRVAJZ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诱导人胎盘成纤维细胞分化为上皮样细胞
- 2025年
- 目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将人胎盘成纤维细胞(HP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上皮样细胞(ciEP-Ls)。方法常氧条件下培养HPFs细胞,通过免疫荧光、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定HPFs。生理性低氧条件下(37℃,5%O2),HPFs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C6TSEDRVAJZ(CHIR99021、616452、TTNPB、SAG、EPZ5676、DZNep、Ruxolitinib、VTP50469、Afuresertib、JNK-IN-8、EZM0414)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诱导期间每日定时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和PCR技术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诱导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计算诱导效率。结果HPFs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表达成纤维表面标记物CD34和Vimentin,不表达上皮表面标志物;PCR结果显示,成纤维特异性基因S100A4、COL1A1高表达,且具有人正常二倍体核型。在低氧条件下诱导1 d后,部分HPFs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多突的纺锤形变成圆形或多边形,具有ciEP-Ls形态特征。诱导处理完成第4天,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诱导细胞能够高表达上皮细胞特征性标志物E-Cadherin和Lin28A(P<0.05)。PCR结果表明,细胞显著表达上皮标志物Smad3,GLi3,PAX8,WT1,KRT19和KRT18,而成纤维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均下调,且诱导细胞具有人正常二倍体核型,HPFs重编程效率为(64.53±2.80)%~(68.10±3.60)%。结论小分子组合C6TSEDRVAJZ在低氧条件下成功将HPFs诱导为ciEP-Ls,且具有较高的诱导效率。
- 代振佳高群伟应梦娇王澳洪娟王春景郭俣刘长青刘高峰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上皮样细胞
-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 2025年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 李锦豪李霄唐锦玲潘敏鸿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病例报道
- 罕见肝脏恶性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 2025年
- 患者女,63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余、发现肝占位1 d”于2023年7月25日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无节律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增强MRI示肝左内叶占位,大小约2.8 cm×2.3 cm,考虑恶性肿瘤,遂行“肝叶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肝脏恶性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因病灶小、切缘阴性,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术后5个半月复查MRI提示复发伴肝内转移,进一步使用注射用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参与临床试验治疗,随访至2024年8月22日,肿瘤控制可,现持续随访中。
- 谈海琴马春阳邵冰峰周元蔡鸿宇周益龙张素青陈红健
- 关键词:肝肿瘤恶性西罗莫司
- 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
- 2024年
-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组临床上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原发肿瘤多位于子宫和腹膜后等部位,其中子宫PEComa多发生于子宫体浆膜下,少数患者发生于宫颈及黏膜下,恶性者罕见。报告1例因考虑腹盆腔占位及多发骨转移就诊的宫颈PEComa,该患者因左膝关节反复疼痛在当地医院行骶髂关节CT,发现腹盆腔占位性病变及双侧髂骨及腰骶尾骨多发高密度灶,2023年7月收治后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盆腔肿物穿刺活检考虑子宫肌瘤恶变,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活检+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PEComa、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术后5个月未见复发。宫颈PECo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 许佳蓉谢乐庞卓超
-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间叶瘤宫颈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病例报告
相关作者
- 王斌

- 作品数:91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乳杆菌 乳腺癌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组成 小鼠
- 魏泓

- 作品数:394被引量:1,866H指数:2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小鼠 肠道菌群 小型猪 山羊 RAPD
- 刘建滨

- 作品数:117被引量:4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CT 肝肿瘤 MRI
- 余英豪

- 作品数:653被引量:2,04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 IGA肾病
- 贺亚琼

- 作品数:21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部疾病 病理 MSCT表现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