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92篇“ 上皮内“的相关文章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上皮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宫颈病变的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宫颈上皮病变的治疗中。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力的患者,可以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传统锥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影响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本文围绕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上皮病变的分子机制、临床疗效、治疗后产科结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洪雅艺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聚焦超声生育力
十二指肠腺导管腺瘤伴上皮瘤变2例
2025年
患者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9岁和67岁,十二指肠镜检查均见隆起性病变。镜下均见黏膜肌层中央扩张的腺管,被覆高柱状上皮细胞,局灶呈乳头状生长,部分区域呈假复层生长方式,细胞核多位于基底部,间质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病例1部分区域核异型较明显,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大,核仁显著,细胞核极性消失,腺腔表面见异型细胞核,核分裂象易见,腺体结构扭曲,个别腺体见背靠背排列。病例2局部区域细胞核轻度增大、深染,呈杆状,细胞核分裂象可见,腺体结构拥挤。病例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MUC5AC阳性,CDX2、MUC2、CD56、CgA、Syn、S-10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20%和5%。病例1诊断为十二指肠腺导管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病例2诊断为十二指肠腺导管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瘤变。均行胃镜下黏膜病灶切除术治疗,预后良好。
王波乔丽刘海阳叶涛陈忠光
关键词:十二指肠上皮内瘤变MUC5ACCDX2MUC2
miR-146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瘤变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究miR-146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57095329、rs6864584与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软件随机收集96例CIN患者作为CIN组,225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对以上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CIN的相关性。结果rs5709532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N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OR=0.48,95%CI:0.32~0.70);在显性模式下,携带G等位基因(A/G-G/G)的个体CIN发生风险显著升高(P<0.001;OR=2.67,95%CI:1.64~4.37)。但rs6864584位点与CIN的发生风险无相关性。结论miR-146a基因rs57095329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CIN的保护性因素。
师雨晗柴江红许金美林牧姚宇峰何凤权严志凌
关键词:MICRORNAS宫颈上皮内瘤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上皮瘤变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上皮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HPV基因型检测、阴道镜病理活检,并于宫颈锥切术后随访。比较不同分级宫颈上皮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宫颈锥切术后HPV转阴率;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宫颈上皮瘤变患者中,59例患者为高危型HPV阳性,主要为HPV16、HPV18、HPV52、HPV58四种高危型HPV类型,不同分级宫颈上皮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上皮瘤变级别越高,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P<0.05);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转阴率低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P<0.05);在随访期间,60例患者复发,复发的宫颈上皮瘤变患者与未复发的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在年龄、绝经、宫颈锥切术前HPV感染类型、宫颈上皮瘤变分级、腺体累及和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上皮瘤变3级、腺体累及、宫颈锥切术前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瘤变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上皮瘤变宫颈锥切术后复发与宫颈上皮瘤变级别、腺体累及、宫颈锥切术前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针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应加强随访。
彭雪琴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上皮瘤变相关的宫颈和阴道微生物组合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宫颈上皮瘤变相关的宫颈和阴道微生物组合及其应用,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分别对来自宫颈上皮瘤变(CIN)个体和健康个体的肠微生物样品并进行16s rRNA测序,确定CIN患者子宫颈中存在的水平差异的微生物菌群,并...
林绥斌
机体免疫应答与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术后HPV转归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机体免疫应答与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HSIL)患者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9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HSIL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63岁,平均年龄(39.0±4.8)岁,对比手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2月HSIL患者各项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然后根据术后12月HSIL患者HPV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n=162)和未转阴组(n=51),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SIL患者HPV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各因素对HPV转归的预测效能,并分析各因素与HPV转归的关联性。结果HSIL患者术后12月复诊时CD3+细胞数、CD4+细胞数、Th/Ts、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升高,CD8+细胞数则显著降低(P均<0.05);未转阴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转阴组,且未转阴组患者有流产史的比例显著高于转阴组(P均<0.05);转阴组患者CD4+和Th/Ts水平显著高于未转阴组,且转阴组患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未转阴组,两组唾液酸苷酶(SIA)阳性、H2O2阳性及阴道清洁度(CLE)异常的患者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和TNF-α水平高是HSIL患者术后HPV未转阴的危险因素,CD4+细胞数多和Th/Ts水平高是HSIL患者术后HPV未转阴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CD4++Th/Ts+TNF-α联合检测HSIL患者术后HPV转归情况AUC为0.881,约登指数为0.695、准确性为0.848,均高于其他预测模型;将年龄、CD4+、Th/Ts及TNF-α水平逐层划分,建立Logistic模型逐步排除混杂因素后,年龄、CD4+、Th/Ts及TNF-α水平仍为HSIL患者术后HPV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年龄、TNF-α的升高,CD4+细胞数、Th/Ts水平的降低,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升高(P趋势<0.05)。结论与术前相比,术后12月HSIL患者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均得到显著改善;年龄�
段小令陆琦
关键词:机体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5年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宫颈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选择。方法 将魏县妇幼保健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上皮瘤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情况及生理和心理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瘤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选择。
霍玉静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预后分析
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HSIL)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首次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SIL的63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阴道镜影像表征进行中医辨证,应用病理三维重建技术(PTDR)对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病理三维成像特征。结果:63名HSIL患者中,脾虚湿困证17例,湿毒蕴结证16例,阴虚夹湿热证13例,湿热下注证10例,肾阳虚证7例。63名HSIL患者中病灶≥1 cm 22例,病灶<1 cm 41例;病灶累及腺体42例;病灶单一象限分布17例,病灶分布2个象限23例,病灶分布3个象限18例,病灶分布4个象限5例;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阴性48例;单一病灶分布33例,多个病灶分布30例。HSIL患者中医证型与宫颈锥切病理切片三维特征有相关性,16例湿毒蕴结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0/16)、病灶分布象限>2个(13/16)、多病灶(12/16)的患者占比较高,13例阴虚夹湿热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2/13)、单病灶(11/13)的患者占比较高,17例脾虚湿困证HSIL患者病灶分布象限≤2个(15/17)的患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累及腺体及病灶切缘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宫颈上皮瘤变病灶呈现加重趋势,残留、复发风险因素增加。临床上,可以根据湿热程度,分层管控,及时进行中医药干预,促进湿热毒消退,以降低不良结局发生。
黄梅芳刘用诚龚婷婷林建龙吴冬梅
关键词:中医辨证
一种宫颈上皮瘤变风险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属于深度学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宫颈上皮瘤变风险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数据样本采集步骤;数据分析步骤,筛选出原始显著特征;将原始显著特征作为输入数据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到每个样本的预测...
田丰谷佳璇赵婷婷王乔赵娜路赛丛
宫颈上皮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PKM2表达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上皮瘤变(CIN)患者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治疗的108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8例高危型HPV感染且未合并CI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诊时取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分泌物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取其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KM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上皮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结果108例CIN患者检测出296株高危型HPV感染病毒,包括HPV16(46株)、HPV18(22株)、HPV31(20株)、HPV33(12株)、HPV35(18株)、HPV39(36株)、HPV45(28株)、HPV51(26株)、HPV52(16株)、HPV56(8株)、HPV58(42株)、HPV59(10株)、HPV68(12株)。CIN患者宫颈分泌物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组织级别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组织级别越高,高危型HPV多重感染发生情况增加(P<0.05)。CIN患者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载量和血清PKM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组织级别患者高危型HPV载量和血清PKM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组织级别越高,高危型HPV载量越高,血清PKM2水平越高(P<0.05)。高危型HPV多重感染患者血清PKM2表达水平高于高危型HPV单一感染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KM2与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和高危型HPV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PKM2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王宇为韩金萍张忠华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相关作者

魏丽惠
作品数:1,028被引量:6,034H指数:3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郎景和
作品数:1,465被引量:23,725H指数:7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产科学 生殖内分泌学 卷首语 亚学科
吴瑞芳
作品数:284被引量:2,868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癌 HPV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毕蕙
作品数:111被引量:891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阴道镜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卞美璐
作品数:201被引量:2,15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乳头状瘤病毒 人乳头状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