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52篇“ 三角洲沉积“的相关文章
2020年特大洪水期间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
2025年
大河特大洪水会对河口地区沉积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当前有关河口三角洲古洪水沉积特征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有待通过现代洪水沉积研究深入揭示河口三角洲洪水沉积特征。本文于2020年长江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期间,在长江水下三角洲采集了16根短柱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粒度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TOC、TN)分析。结果表明短柱中洪水期间产生的沉积层厚度为3~21 cm,上部洪水沉积层TOC含量平均值为0.59%,TN含量平均值为0.077%,与下部常态沉积层相比均有所增加。洪水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13.23μm)比其下部常态沉积物平均粒径(13.87μm)略微偏细。代表洪水事件沉积的粒度端元组分EM1和研究区以往钻孔中洪水沉积粒度结果的对比表明,2020年长江口洪水沉积相对底部常态沉积粒度偏细,但比以往研究区钻孔中的洪水沉积粒径偏粗,这与传统古洪水沉积以粗颗粒组分为主的认识存在不同,这应该是流域内大坝建设对沉积物的圈闭作用、中下游河道侵蚀作用和水下三角洲受海洋动力侵蚀作用共同导致。该研究对于河口地区长时间尺度古洪水事件序列的重建以及极端水文事件沉积记录解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李明宸闫粟公力维王雪晨耿润玉徐润喆周亮汪亚平沈治雄
关键词:特大洪水长江水下三角洲
海拉尔盆地泥质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形成机理
2025年
【目的】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主要为泥质沉积,且具有经典的吉尔伯特型三角洲三褶结构,但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方法】基于岩心、露头、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大磨拐河组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垂向序列、化石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地层结构及分布规律,明确了沉积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发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前积层地震上可识别出多期“S”型的由凹陷边部向中央进积的朵叶体。但其前积层主要发育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细粒沉积,泥地比可达84%。碎屑颗粒主要为悬浮总体,跳跃总体含量较少,悬浮总体和跳跃总体之间存在过渡带,发育流水沉积及波浪改造双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层理构造。【结论】以上研究成果确定了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为具有吉尔伯特型三角洲三褶结构的泥质三角洲沉积,此泥质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受细粒物源和具有弱水动力特点的低能量、高弯曲度曲流河控制,为明确吉尔伯特型泥质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袁红旗李如月张亚雄于英华
关键词:大磨拐河组海拉尔盆地
莫尔图克油田侏罗系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2025年
莫尔图克油田盐上油藏侏罗系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目前尚不清楚该区砂体的分布特征、不明了沉积相类型、油藏开发方向。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莫尔图克油田盐上油藏侏罗系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莫尔图克油田侏罗系沉积时期构造相对稳定,地形平缓,气候温暖湿润,以细粒沉积为主,为发育褐煤与大量碳化树木残余的浅水三角洲沉积。2)侏罗系沉积时期区域古地理格局为东高西低,结合邻区对比分析判断物源方向为南东方向。3)该区垂向上发育多期砂体,砂体之间相互切割、叠置,局部区域连片分布,单一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以正韵律为主,叠合砂体厚度较大,反韵律砂体少见,且厚度较小。4)该区共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前三角洲3类亚相,水上分支河道、河漫与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微相,微相类型以水下分支河道微相为主,河口砂坝发育程度非常低或不发育。分析了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生产特征,优选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为后期油田规模开发提供了方向。
王娜曲福俊周德阳刘洪利张有印
关键词:侏罗系砂体特征物源方向浅水三角洲
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被引量:1
2025年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为温带湿润气候,地形平缓,古地形坡度小于1°,平均水深小于6.5 m,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且供给充足。②研究区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砂岩域与长石岩屑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发育多种反映水动力较强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以钟形和箱形为主,地震剖面上可见低幅叠瓦状前积特征。③研究区V1小层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距离远,宽度窄,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最远延伸距离可达20.10 km,平均长度为10.06 k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宽度为64~420 m,平均宽度为219.65 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均厚度约9.42 m。综合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和浅水沉积样式的刻画,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后期新钻井的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廖新武杨庆红李超郭诚赵大林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古水深渤海湾盆地
浅水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为例
2025年
砾岩作为一类特殊的油气储集层,理解其沉积成因及发育规律对于准确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岩矿鉴定、重矿物与粒度分析等研究,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明确了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砾岩的沉积特征、空间展布规律与沉积物来源,厘清了该组砾岩的沉积机制并构建了其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沉积于浅水扇三角洲,扇体发育了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包括泥石流、水上辫状河道、洪泛沉积、水下泥石流、水下主干河道、水下分支河道、砂质碎屑流、远砂坝、前扇三角洲泥共9种沉积微相,其中包含了10类岩相。结合研究区早三叠世由干旱转为湿润的古气候背景,确定该组砾岩为洪水诱发重力流的沉积产物,具有岩相组合复杂、事件性沉积标志显著、沉积模式受古气候主导、后期湖浪改造明显等特点。在空间上,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砾岩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体现出湖侵的退覆式沉积序列,同时呈现出泥石流、水下泥石流和水下河道沉积多期叠置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代超康逊谭静强鲁锋连丽霞胡瑞璞
关键词:扇三角洲准噶尔盆地
基于成因砂体结构模式约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征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成因砂体结构模式约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征方法,包括:确定辫状河三角洲内分流河道成因砂体和河口坝成因砂体的垂向发育特征,进行单井的厚层砂体类型识别;统计待编图辫状河三角洲不同位置的单井不同类型成因砂体垂...
张莉杨沁超毕小龙窦鲁星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2025年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90°相移、属性聚类、RGB属性融合、地层切片和波形指示模拟等技术,恢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演化历史,并定量表征了齐古组薄层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不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发育,河道砂体宽且连续性较强,沉积序列多见无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次级河道发育,河道砂体窄且呈断续分布,沉积序列多见有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②永进地区齐古组呈由北向南的楔状展布,砂体厚度为32~48m,平均厚度为35m。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砂体为复合砂体叠置发育,厚层且连通性较好;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则以单砂体发育为主,厚度较小且连通性较差。③永进地区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受到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形成2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在低位体系域呈枝状展布,在湖侵体系域呈网状展布。
胡鑫朱筱敏金绪铃黄成周越程长领程长领修金磊
关键词:地震属性地层切片古地貌齐古组侏罗系准噶尔盆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来源
2024年
现代黄河三角洲位于海陆交互地带,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同时也是石油开采地。受河流、潮流、人类活动影响,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组成复杂,物质来源多样。本文共采集了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样品219个,首先采用粒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以及沉积物来源,然后采用参数端元模型分析方法对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划分,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类型。结果表明: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粉砂(体积分数71.10%)和砂(27.62%)为主,大部分沉积物粒度分选中等,粒度分布曲线呈近对称分布。沉积物划分为EM1、EM2、EM3三个沉积端元,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物质来源,其中EM1代表旧河流沉积作用,EM2代表海洋潮流沉积作用,EM3代表现黄河河流沉积作用。将表层沉积物分成三种沉积物类型,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黄河三角洲分为三类沉积环境,其中:第一类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等西部河流的中上游,包括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主要为旧河流沉积,水动力较弱;第二类主要分布在刁口河、神仙沟、现黄河(清水沟)等东部河流,现黄河河流沉积作用较强;第三类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沿岸及潮滩,受海洋潮流作用较强,海岸受到侵蚀。此外,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于霁怀介冬梅介冬梅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端元物源分析
台风“杜苏芮”远端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变化
2024年
通过原位观测、无人机遥测、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探讨了2023年台风“杜苏芮”外围风圈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台风外围风圈引起黄河三角洲区域风场特征出现快速调整,河口动力增强,导致沉积物再悬浮;②受海洋动力变化影响,河口三角洲不同断面整体呈现出近海一侧高程降低、向陆一侧潮沟增加的特征,受沿海人为工程影响,垦东12附近台风后淤积明显,废弃清水沟河道断面靠海部分侵蚀,靠岸部分淤积;③除高程外,三角洲不同断面位置沉积物粒度发生显著变化,粒度变化受到潮沟侵蚀、河流输沙、河口侵蚀和废弃河道充填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揭示了未直接过境的台风依然可能通过外围风圈影响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在未来三角洲沉积演化研究与防灾减灾应对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王媞丛帅陈健斌王瀚锐魏一粟朱朋羽王厚杰吴晓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通过钻探在渤海中部海域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东三段发现了大型扇三角洲沉积,其具有储层厚度大、岩性复杂、横纵向非均值性强等特征。充分利用录井、测井、壁心和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储层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储层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南部C构造东三段为湖盆陡坡带的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道、远岸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其中近岸水道粒度较粗,以含砾砂岩、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远岸水道粒度较细,以含碳酸盐中细砂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物性较好,多为中孔中渗型储层。同时根据地震层序和时频分析技术可将其砂体纵向划分为四期扇体,结合沉积模拟和地震属性,识别了四期扇体的展布范围。研究成果可为扇三角洲储层的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借鉴指导。
吕世聪王少鹏张汶柳佳期王西杰
关键词:陡坡带扇三角洲地震属性

相关作者

陈洪德
作品数:427被引量:5,958H指数:4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层序地层 四川盆地 二叠纪 岩相古地理
于兴河
作品数:349被引量:3,806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 成岩作用 扇三角洲
李文厚
作品数:398被引量:4,874H指数:4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沉积相 延长组长
李维锋
作品数:105被引量:657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朱筱敏
作品数:552被引量:6,981H指数:5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古近系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地震沉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