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7篇“ 三维步态分析“的相关文章
- 三维步态分析联合天轨步态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分析联合天轨步态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压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维步态分析联合天轨步态训练,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步态参数、下肢平衡功能。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下肢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步态分析联合天轨步态训练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及平衡能力,改善下肢功能。
- 周阳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三维步态分析下肢功能
- 基于足底压力及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拇趾外翻步态的力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比较拇趾外翻患者与正常人步行模式下足底的力学结构变化,探讨拇趾外翻导致的足部力学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拇趾外翻患者47例(男2例,女45例)和正常受试者47例(男2例,女45例)。比较两组步行模式下第一跖骨至第五跖骨(M1~M5)动态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峰值冲量及三维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幅、步宽、跨步均匀度、支撑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总双支撑相百分比、足偏离角度及步态周期等)。结果:拇趾外翻组M2、M3跖骨头的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和峰值冲量测量值明显大于正常受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1、M4、M5跖骨头下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和峰值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步幅、步宽及跨步均匀度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学参数(支撑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总双支撑相百分比、步态周期)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拇趾外翻组足偏角测量值明显小于正常受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趾外翻导致前足负重增加,运动轨迹外移,足偏角减小使足部力线发生改变,髋膝关节发生潜在损伤的概率增加。
- 郭紫嫣梁佩文孙卫东程桯蒋科卫陈思
- 关键词:拇趾外翻足底压力三维步态分析
- 三维步态分析方法在脊柱侧凸矫正与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脊柱畸形,其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疼痛、活动受限、步态模式改变等,从而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根据患者Cobb角度和是否存在加重风险等因素,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矫正方式为脊柱矫形器和手术治疗。三维步态评估技术通过客观量化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能够为脊柱侧凸康复提供生物力学评估数据。本综述总结三维步态评估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器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脊柱侧凸矫形器和手术治疗提供生物力学数据支撑,为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 张静叶赛青王谦
-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器三维步态分析
- 三维步态分析在衰弱老年人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衰弱是一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状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快速进展,老年人衰弱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三维步态分析(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3DGA)作为步态常用的检测方法,可通过精密的仪器测量,量化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等指标。使用3DGA可以为临床中预测或评估衰弱状态提供新途径,从而进行早期筛查与康复指导。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衰弱老年人所进行的步态分析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介绍,旨在增强对衰弱老年人运动过程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刘小玲姜财章晨纵华琛涂雪灵林忠华
- 关键词:步态三维步态分析
-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三维步态分析研究
- 三维步态实时分析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即对人体行走过程中的动作模式进行实时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精确获取人体关节在空间中的动态位置变化,揭示人体的运动特征、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功能状态。它不仅能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还可...
- 刘如章
- 关键词:惯性传感器三维步态分析可视化虚拟现实
- 臀肌挛缩微创松解对骨盆矢状面倾斜改变的三维步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观察臀肌挛缩症患者微创松解术后骨盆矢状面倾斜变化及相关力学因素。方法纳入自2021-05-2021-11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股骨头坏死科行微创松解术治疗的10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观察组),并选取10例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意大利BTS三维步态分析系统(SMART-DX400)对观察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静态及日常速度行走的骨盆矢状面活动参数进行测量,对照组进行一次三维步态分析作为观察组标准参数。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盆矢状面运动角度及髋关节屈伸角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及静态角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盆矢状面运动角度的幅度、步幅占身高比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3个月骨盆矢状面运动的幅度及静态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骨盆矢状面运动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髋关节伸展角度最小值、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最小值及静态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步幅占身高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步幅占身高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松解术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髋关节屈伸角度、运动幅度,但是对术后挛缩解除下骨盆前倾的增加、臀肌主动肌力不足以及长期代偿姿势下累积性损害的影响较小,腰部肌群对于平衡姿势的影响术后仍存在,术后进行骨盆前倾调整及臀肌肌力训练、腰部肌群的整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步态改善。
- 卢林吴云龙陈海诚周驰陈镇秋
- 关键词:臀肌挛缩三维步态分析
-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三维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改良As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学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步长、步宽及MMT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增高,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角度均明显增大,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步态周期、双支撑时间、Asworth评分、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0.0%(21/30),P<0.05]。结论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及生活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杨影汪富贺飞丁彬周伟孙珊蒋志明张辽
- 关键词: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脑血流动力学
- 三维步态分析与脑卒中患者跌倒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血栓或破裂,导致脑部出现出血或缺血的症状,进而影响脑部的功能并产生肢体活动不利的疾病。脑卒中这一疾病常见于中老年这一人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脑卒中的 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成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功能受损,可出现肌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平衡能力,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对患者的生活、沟通、运动和认知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而患者跌倒可能加重脑出血的程度,延长疾病的预后。三维步态分析是一种评估人体行走状态或姿势的仪器,通过使用摄像和特定的软件来记录和分析机体的运动功能,因此对于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就三维步态分析在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此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 随缘屠春雨
- 关键词:脑卒中跌倒康复技术
-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效果中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三维步态动作捕捉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共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虚拟现实步态训练。在治疗前、连续治疗6周后由同一位治疗师给予两组患者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步态时间参数、时相参数、关节活动角度等参数进行评估,并采用Holden步行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及Holden步行等级、FMA-L评分、Barthel评分与三维步态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两组在三维步态参数(时间参数、时相参数、关节活动角度)、FMA-L评分、Holden步行等级、Barthel评分均较之前有所提高(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步行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支撑相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但同时健侧摆动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均与之相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双支撑相(%)方面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步态动作捕捉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量化患者步态参数,有利于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其步态训练系统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步态康复效果。
- 贺飞张辽蒋志明丁彬刘婷婷汪富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肌内效贴对痉挛型偏瘫足下垂患儿的运动影响研究
- 金硕
相关作者
- 赵德伟

- 作品数:541被引量:2,167H指数:24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 髓芯减压 股骨颈骨折
- 张通

- 作品数:523被引量:2,727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脑卒中 卒中后 康复 卒中 脑卒中患者
- 赵军

- 作品数:185被引量:67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脑卒中 卒中后 康复 偏瘫 脑卒中患者
- 吴月峰

- 作品数:56被引量:5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三维步态分析 偏瘫 疗效分析
- 崔大平

- 作品数:95被引量:3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髓芯减压 股骨头坏死 回植治疗 早期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