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3篇“ 三塘湖盆地“的相关文章
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侏罗系西山窑组巨厚煤层孔隙多尺度联合表征
2025年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中下部巨厚煤层分布广泛,然而目前对于巨厚煤层孔隙特征的研究较少。为精细表征盆地条湖—马朗凹陷煤储层孔隙特征,以西山窑组9-1和9-2煤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核磁共振、CT扫描、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和孔隙—裂隙分析系统(PCAS)探究其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两煤分层煤样表面形貌差异较大,9-1煤表面含有大量矿物晶体颗粒,气孔、角砾孔、摩擦孔以及微裂隙发育,孔裂隙拓扑结构明显,9-2煤具有明显的原生纤维结构,裂隙规模小而分散。两煤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9-1煤比9-2煤非均质性更强,液氮吸附曲线属于Ⅱ型,存在H4型曲线滞后环。9-2煤微孔和小孔分维值分别为2.53和2.63,复杂程度更高,渗流孔连通性更强。煤样多重分形特征表明,小孔径孔隙分布较集中,分布范围较小,该孔径段非均质性更强,其中9-1煤孔径分布集中性更强,孔径分布间隔相对更均匀。采用联合表征煤样全尺度孔径分布特征,9-2煤总孔容大于9-1煤,大孔体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7.97%和44.48%,其次为中孔和小孔,微孔占比最少;微孔对两煤层孔比表面积贡献最大,分别为62.67%和58.43%;9-1煤各孔径的孔容贡献率与孔径大小呈正相关,而孔比表面积与孔径大小呈负相关。
陈跃雷琪琪马东民王馨王兴刚黄蝶芳荣高翔
关键词:煤储层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2024年
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50—80年代基本以地面地质调查和局部勘探为主,大规模油气勘探始于90年代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六十多年的油气勘探实践,系统梳理了三塘湖盆地石油地质研究与认识、勘探领域及勘探成果,基于钻井、地震、储量及产量等数据分析,将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地质普查、砂岩油藏勘探、火山岩油藏勘探、致密油勘探4个阶段。以油气勘探各阶段勘探思路、科技创新、勘探技术、重大勘探成果为主线,系统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勘探启示以及对勘探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及认识,形成了侏罗系低渗低压砂岩油藏、火山岩油藏和凝灰岩致密油藏的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有效推动了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同时期望指导三塘湖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
刘俊田谢佃和刘源陈建国贾国强王波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低渗砂岩油藏火山岩油藏勘探历程勘探启示
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煤层气甜点预测
2024年
三塘湖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通过建立煤层气资源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方法,预测煤层气开发甜点区。结果表明,条湖-马朗凹陷煤层气赋存条件优越,9^(#)煤层主体埋深600~2600 m,含气量1.3~4.5 m^(3)/t,煤层厚度5.0~60.9 m,构造较为简单,顶底板岩性均以泥岩为主。优选煤层厚度、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构造、沉积相带、孔隙度、渗透率、脆性指数、破裂压力、泥质含量10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预测煤层气甜点区(Ⅰ类区)主要分布于条湖凹陷东北部和马朗凹陷西部。
李新宁马东民陈跃王兴刚荣高翔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煤层气
反应温度及压力对三塘湖盆地褐煤热解产物分布影响
2024年
煤在气化通道中气化反应效率是影响煤炭地下气化气体组分与热值的关键问题。为揭示反应温度和压力对三塘湖盆地褐煤在水蒸气中气化行为和产物分布特征影响,基于固定床热解炉对三塘湖盆地西山窑组褐煤进行不同反应温度和压力热解试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300~900℃),气体质量分数由3.84%增至24.29%,水和焦油质量分数先增后减;高温下反应温度升高,加剧二次反应,H_(2)和CH_(4)体积显著增加,900℃体积最大分别为100.89、106.09 mL/g,污染物总质量减少,900℃质量分数相对小,17.72 mg/g。增加反应压力(1.5~3.0 MPa),利于提高半焦转化率和增加气体质量分数。高温下反应压力增加,加剧二次反应,利于反应加氢气化和甲烷化发生,导致CH_(4)体积显著增加,700℃CH_(4)体积最多增加26.89 mL/g,但在700℃会促进自由基加氢饱和反应,污染物总质量增加。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控制注汽移动速度适当增加反应温度并提高反应压力,且控制气化反应区的温度远离700℃,利于H_(2)和CH_(4)生成,以提高煤炭地下气化工艺高效清洁开发。研究成果可为三塘湖盆地西山窑组褐煤煤炭地下气化工艺提供指导。
王兴刚焦立新曹志雄李斌韩波黄蝶芳富永红李鑫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煤热解反应温度
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新类型及资源潜力被引量:5
2024年
过去30年,三塘湖盆地在侏罗系低压砂岩油藏、二叠系凝灰岩油藏和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油藏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68×10^(8)t,建成56×10^(4)t/a的原油产能。三塘湖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大,但已探明未动用储量不足,需要落实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和新类型,实现新的发现和突破,支撑稳健可持续的油气生产。基于盆地构造、烃源岩分布、储层特征研究及煤岩实验取得的认识,提出了南部冲断带、洼陷区页岩油、源边粗碎屑油藏和石炭系火山岩内幕型油藏4个新领域,其石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0.86×10^(8)t、2.45×10^(8)t、0.69×10^(8)t和0.96×10^(8)t,以及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气和八道湾组富油煤2种新类型,其煤层气资源量为1427×10^(8)m^(3),焦油资源量为60.20×10^(8)t,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根据勘探程度、地质条件和开发技术,按照战略展开、战略突破和战略准备3个层面进行了部署安排。
支东明李建忠周志超焦立新范谭广李斌梁辉王兴刚
关键词:资源潜力勘探开发前陆冲断带火山岩油藏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富油煤特征及沉积环境控制被引量:2
2024年
新疆地区广泛分布通过低温热解提取油气的富油煤资源,但其在不同沉积位置的热解焦油产率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了富油煤精细勘查评价。以三塘湖盆地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样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认识以亚甲基、次甲基等形式存在的脂肪链结构是富油煤关键微观特点的基础上,阐释了煤显微组分的微观分子结构特点及其对焦油产率的影响,揭示了泥炭沼泽环境对煤分子结构及其焦油产率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镜质组的长链脂肪结构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煤焦油产率,覆水较深、还原性强、植物组织结构降解程度高的泥炭沼泽环境形成的富油煤包含更多的脂肪氢结构,尤其是亚甲基和次甲基结构等,从而产出更高的热解焦油。八道湾组煤具备上述关键物质特点及成煤环境特点,从而比西山窑组煤具有更高的焦油产率。同时,不同成煤期植物类型及其对古地温的热演化响应差异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师庆民赵奔王双明李新李春昊韩波米奕臣何羽飞蔡玥张哲豪冀瑞君
关键词:显微组分成煤环境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凹陷新近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
2024年
三塘湖盆地地处东准噶尔构造带的东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煤、产油气盆地。依据煤田钻孔测井数据,盆地北侧汉水泉凹陷中部中、新生代地层显示大量放射性异常,为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为深入了解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本次研究针对汉水泉地区中部放射性异常集中区开展钻探验证,查明了储铀层位和铀矿化情况,分析汉水泉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1)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铀矿化及异常主要分布于昌吉河群中段底部的灰色、黄色细砂岩和西山窑组上段顶部的灰色细砂岩中,铀异常分布范围广,但储铀砂体厚度较薄,铀品位偏低;(2)汉水泉地区昌吉河群地层具备有利的沉积建造条件和完善的“补-径-排”体系,后生蚀变及铀矿化显示良好,具备较好的找矿潜力,蚀源区铀源相对匮乏和地层还原剂含量不足是限制成矿的不利因素;(3)汉水泉凹陷异常区中部断裂带附近及其北侧可作为后续找矿的重点地区。
刘珉周玉朱永胜邢建磊孟李奇赵建邦陈林朱彦虎杨泽东周军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方向新近系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南-马中地区西山窑组一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南-马中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一段勘探潜力巨大,马朗凹陷具多类型储层特征共生的特点,目前对于牛圈湖南-马中地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较少。以牛圈湖南-马中地区西山窑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利用490余口井1270件普通薄片、1197件铸体薄片、扫描电镜1197件、49块样品的压汞数据等进行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牛圈湖南-马中地区西山窑组一段储集砂岩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均值4.78%;主要孔隙类型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晶间孔和粒间溶孔。储层孔隙度均值12.23%,渗透率4.21×10^(-3)μm^(2)。压汞曲线分选系数均值1.5,最大孔喉半径1.4μm,孔喉分选较差,为小孔隙喉道。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物性,沉积微相是主控因素,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好,河口坝微相次之;成岩作用对于储层物性具有两面性,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分别平均减少孔隙度19.03%,4.78%,溶蚀作用平均增加孔隙度1.53%。成岩阶段位于早成岩B期至中成岩A期,经历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减孔后,主要由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所以可以形成较好储层;研究结果为挑选优势储层提供有效依据。
张孝合徐胜林胡军李杰陈安清杨帅王重闲刘孟琦呼唤
关键词:砂岩储层储层质量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
2024年
查明干燥前后煤孔隙结构差异及演化规律有助于准确预测煤炭地下气化炉运行效果。通过选择水、煤油作为饱和流体进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测试并对比同一样品分别在饱水和干燥状态下的孔隙结构差异;通过X-CT技术观察了煤样孔隙结构的脱水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演化模式;通过脉冲衰减渗透率测试与低温液氮吸附实验评估了煤样的传质能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褐煤干燥发生孔隙收缩的同时会产生裂缝,总孔容由0.630 cm^(3)/g降至0.481 cm^(3)/g,而大孔体积显著增加,由0.070 cm^(3)/g增加至0.420 cm^(3)/g,脱水导致孔隙集中,大孔体积占比达88%。(2)褐煤干燥时的孔隙收缩受基质收缩程度控制,不同煤岩组分脱水的孔隙结构演化模式不同,易收缩的基质煤脱水时,其组分边缘或内部产生大量裂隙,而木质煤或丝质煤脱水收缩较弱,保留大量原生孔隙,裂隙发育较少。(3)褐煤干燥后,水分脱除、空孔体积增加,渗流状态由单相水向气水两相、单相气流转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连通孔隙网络,煤层渗流能力显著改善,渗透率由0.248 mD增加至48.080 mD,扩散传质贡献增大,干燥褐煤在温度为200℃、压力为0.5 MPa时中孔及大孔的扩散系数约为0.09 cm^(2)/s。
孔令峰徐加放刘丁
关键词:渗流能力西山窑组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油页岩热重特性及影响因素
2024年
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的含油率、总有机碳、热解、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等品质油页岩,且灰分主要元素组成为SiO_(2)、Al_(2)O_(3)、CaO,属于高熔灰分。油页岩热重分析显示其热解过程主要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失重段3个阶段,中温失重段为油页岩主要失重段和油页岩热解反应阶段,温度范围为300~580℃。其中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油气大量生成阶段的温度范围为430~500℃,为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生油关键阶段,而500~580℃为页岩气生成阶段,可以形成一定量的页岩气。
陈贵标徐银波
关键词:油页岩热重分析热解芦草沟组三塘湖盆地

相关作者

柳益群
作品数:219被引量:2,232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三塘湖盆地 二叠系 芦草沟组
黄志龙
作品数:247被引量:2,40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天然气 吐哈盆地 烃源岩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
周鼎武
作品数:164被引量:2,252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蛇绿岩 南天山 东秦岭 三塘湖盆地
焦鑫
作品数:45被引量:227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研究主题:二叠系 芦草沟组 三塘湖盆地 热液 岩浆
李红
作品数:79被引量:567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三塘湖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 白云岩 中二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