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9篇“ 三叉神经根“的相关文章
- 基于旷置理念的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研究
- 研究目的:比较三叉神经根旷置与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估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旷置理念在临床上实践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的143例三叉...
- 宋文雄
- 关键词:面部疼痛手术策略
- 趋化因子CCL2调控施万细胞参与大鼠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的研究
- 目的: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一种以阵发性、电击样痛为特征的慢性口面部疼痛综合征。T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三叉神经根区(TREZ)上存在微血管压迫被认为是大多数原发性TN患者的主...
- 陶然
- 关键词:施万细胞趋化因子CCL2
- 小脑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毗邻关系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小脑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解剖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及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相关动脉、神经的位置、走行特点,测量上述动脉的起始段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结果共发现小脑上动脉27支,2支压迫三叉神经根,5支与神经根接触,其余无接触压迫者与三叉神经的最近距离为(3.87±1.58)mm(0.55~6.30 mm);小脑下前动脉23支,压迫神经根1例,与之接触者2例,其余20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4.67±1.77)mm(2.65~9.50 mm);小脑下后动脉21支,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17.12±3.86)mm(10.45~25.70 mm),未发现与之接触或压迫者。结论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常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结构。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稍远,也可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神经。小脑下后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较远,但偶尔也会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三叉神经痛。
- 田维东彭龙锋祝绍磊王孝文
- 关键词: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三叉神经
- 星形胶质细胞Neuroligin-2对大鼠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的研究
-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以阵发性、电击样痛为特征的慢性口面部疼痛综合征。T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缺乏针对TN发病机制的有效干预手段。Neuroligin-2(NL2)是一类...
- 李秋华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SHRNA干扰
- 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三叉神经节细胞髓鞘碱性蛋白及P7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对三叉神经痛(TN)的影响。方法 在SD大鼠假手术组(n=24)和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诱导的TN大鼠模型组(n=24)中,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在三叉神经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N模型组P75NTR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表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 01);MBP在TN模型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降低,特别在第7和14天的表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卫星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在TN模型组术后第7、14和21天表达增高(P<0. 01)。结论 大鼠三叉神经根区慢性压迫损伤引起三叉神经节神经元MBP和P75NTR表达改变和卫星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影响神经元-卫星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TN大鼠口面部周围伤害性信息向中枢的传递。
- 林仁罗丽丽李秋华陈婷邱荣晖罗道枢
-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
- 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诱导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 目的:本课题以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root,CCT)模型为基础,通过动物行为学观察术后 Sprange-Dawley(SD)大鼠口面...
- 于映映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慢性压迫神经胶质细胞
-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对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蛛网膜下腔宽度,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并拟定蛛网膜下腔狭窄的量化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宽度为3.22~11.22 mm,拟定出狭窄值为4.21 mm。查找样本有9例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宽度小于此界定值。结论:术前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进行定量评估,能提前发现蛛网膜下腔狭窄患者,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结果。
- 陈成郑鲁李雅斌张谦生楚燕飞姚智强刘华刘轶刚刘博王兴克刘妍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蛛网膜下腔磁共振成像
- 三叉神经根临床解剖及电生理研究
- 第一部分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临床解剖学观察
目的
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观察三叉神经根及其周围结构,识别感觉主根、运动根,指导微血管减压手术。
资料和方法
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
- 曹成安
- 关键词:咀嚼肌痉挛
- 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MRI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REZ)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TN患者和20例非TN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纳入研究。所有受试对象采用3.0TMRI扫描,采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分别扫描两侧REZ区的形态学结构。采取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分析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三叉神经脑桥角、桥小脑角池面积和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结果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的均值、三叉神经脑桥角的均值、桥小脑角池面积的均值以及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的均值均小于健侧。对照组的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三叉神经脑桥角、桥小脑角池面积及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的均值均大于疾病组。结论三叉神经脑池段较短,三叉神经脑桥角锐利,易发生神经血管冲突,临床上易导致TN;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缩小提示三叉神经根的萎缩性改变。MRI形态学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手术决策的选择。
- 周勇智邹元杰刘永刘宏毅刘文肖朝勇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发病机制
- 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对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0例,分短照射组(1~2mm)和长照射组(3~4mm)两组,照射剂量均为75Gy,对比分析三叉神经根受射线照射长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随访时间等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1),随着神经根受照长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 王宏伟窦长武何占彪张国荣鞠海涛漆松涛
- 关键词:伽玛刀三叉神经痛疗效
相关作者
- 蒋吉英

- 作品数:110被引量:3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 研究主题:N-ACETYLSEROTONIN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 三叉神经根
- 高培福

- 作品数:37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 研究主题:应用解剖学 桥小脑角区 显微解剖 面神经 应用解剖学研究
- 窦寰宇

- 作品数:16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 研究主题:TNF 三叉神经根 肿瘤坏死因子 皮瓣 掌背动脉
- 杨汉丰

- 作品数:245被引量:94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ETA分析 CT引导 X线计算机
- 种衍军

- 作品数:109被引量:4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治疗三叉神经痛 减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