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96篇“ 《离骚》“的相关文章
- 离骚
- 19岁的王一花一夜之间成为千年小城——都梁城所有男人的梦想,又是全城人安危之所系。王一花意外成为白塘村小学的老师,曾经的身份似乎成为永远的秘密:寄人篱下的女学生,抗日将领马团长的三姨太,长沙喜鹊楼的名角,地下党李一和暗恋...
- 曾维浩编著
- 关键词:长篇小说
- 立足屈原文化的高中语文《离骚》教学研究
- 2025年
- 屈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文章聚焦高中语文《离骚》教学,立足屈原文化探讨教学策略,包括提高教师素养以丰富教学内容、整合学习资源助力学生理解屈原文化、回归教材体悟文本、还原历史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高中语文《离骚》教学提供新思路,增进学生对屈原文化及《离骚》的认知与感悟。
- 刘振国
- 关键词:屈原文化高中语文
- “屈平之作《离骚》”的诵诗体开创意义
- 2025年
- 中国古代诗乐一体,但是在以歌唱为主的《诗经》时代,同时存在着“以声节之”的诵读之法,并形成了“赋诗言志”传统,成为赋体文学的历史源头。《离骚》是中国古代第一篇以“不歌而诵”为表现形式的抒情巨作,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歌诗体”变为“诵诗体”,其诗体特征是将诗歌的声音之美,由音乐的外在强化变成语言的内在协调,即由歌唱节奏变为诵读节奏,开创了中国诗歌从诗乐一体走向诗乐分途的新路。屈原在这一诗体转换过程中也完成了身份蜕变,并以其呕心沥血的创造,引领了赋体文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 赵敏俐
- 关键词:《离骚》赋诗言志
- 屈原《离骚》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特征与传播影响
- 2025年
- 屈原《离骚》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篇之一。自《离骚》1879年首次被汉学家帕克尔(庄延龄)翻译成英语以来,先后有近20位中外学者参与和从事了《离骚》的英译,因此《离骚》也形成了不少风格各异的英语译本。本文采用历时分析法对屈原《离骚》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特征和传播影响展开梳理和总结,发现《离骚》目前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特征具备以下特点:译者身份呈现多重性、译者风格呈现多元化、译介模式呈现复合性。其传播影响具备以下特点:传播媒介呈现多样性、译本影响呈现深远性。
- 伍钢
- 关键词:离骚英语世界
-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典故(七)
- 2025年
- 功臣狗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鄭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
- 田也TP(图)
- 关键词:功臣高祖
- 《离骚》“聊逍遥以相羊”辨——兼论“相羊”“逍遥”之关系
- 2025年
- 《离骚》“聊逍遥以相羊”一句,《文选》及部分近世《楚辞》注本俱作“聊须臾以相羊”,历代注家释“须臾”之义或与“逍遥”等同视之,或别作他解。然《离骚》定型成篇时,其文字面貌与本初意义当固定唯一,但取“逍遥”“须臾”何词及何义为是,学界往往付之阙如,不作细考;其实考察汉字音韵的发展流变历史可知,“须臾”的出现,实为其在中古音系中与“逍遥”音同或音近而导致的误抄,当仍取“逍遥”之面貌及意义为是。而“相羊”与“逍遥”之所以被多数注家同解作“游戏”义,也正在于上古音系中二者可以通过“阴阳对转”的方式实现音同义通的缘故。
- 朱佩弦陈智巧
- 关键词:《离骚》逍遥须臾音韵
- 依据文体特征实施辞类作品教学--以《离骚》和《归去来兮辞》为例
- 2025年
- 辞的初始样式是“楚辞”。许嘉璐认为楚辞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楚国为中心的长江流域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选入了屈原的《离骚》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两篇经典辞作。在《离骚》的教学中,编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诗歌“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含义,体会诗人的情志,感受诗歌回旋复查的独特节奏韵律。在《归去来兮辞》的教学中,编者要求学生从反复铺陈和连续咏叹角度把握诗人回归田园的欢愉情感,并感受文本“偶押韵”的语言特点。
- 唐福玖
-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比兴手法诗歌形式香草美人《离骚》
- 《离骚》作者辨
- 2024年
- 周远斌在《江海学刊》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离骚》作者上的分歧,最早出现在汉代,司马迁《史记》王逸《楚辞章句》等著录屈原作《离骚》,旬悦《汉纪·孝武皇帝纪》高诱《淮南子序》著录刘安作《离骚》。刘鳃清楚这一分歧,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但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却又说“淮南崇朝而赋《骚》。”在古代《离骚》作者上的两说,并没有引起谁是谁否的争议。
- 周远斌
- 关键词:《楚辞章句》《文心雕龙·辨骚》《离骚》《文心雕龙·神思》《骚》淮南子
- 《离骚》篇名新释
- 2024年
-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有独立作者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长诗,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大,是历来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自汉代以来,对其篇题的解释众说纷纭,已有数十种之多,为读者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作品提供了多维视角。本文结合作者其人、社会背景、全篇内容结构,以及思想情感、创作背景全面深入地分析,认为“离骚”当指离心的忧怨,详言之,则指诗人被迫与朝中君臣离心而致使其美政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愁怨愤。
- 赵建明
- 关键词:《离骚》篇名
- 简析杂剧《读离骚》
- 2024年
- 《楚辞》自出现之后,就和《诗经》一起构成了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的诗歌内容及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就成为后世文人创作的素材,屈原卓越的人格垂范及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也成为后世作家常常抒写的主题。自元代杂剧出现,就逐渐有了关于屈原的戏曲创作,清代尤侗《读离骚》就是屈原戏的代表作品。该剧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涉及研究《楚辞》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 陈敏
- 关键词:杂剧尤侗
相关作者
- 施仲贞

- 作品数:53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 研究主题:楚辞 《离骚》 离骚 刘熙载 名物
- 周建忠

- 作品数:91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 研究主题:楚辞 《离骚》 《楚辞》 楚辞研究 楚辞学
- 赵逵夫

- 作品数:306被引量:791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牛郎织女 石刻文献 传说 佚文 先秦文学
- 梁文勤

- 作品数:39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屈赋 《离骚》 隐喻 诗歌 《诗经》
- 陈桐生

- 作品数:61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司马迁 《史记》 《孔子诗论》 《离骚》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