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7篇“ 《神思》“的相关文章
存思·神思·卧游:道教修习术与文论的会通转化
2025年
“存思”是汉魏时期产生的道教修炼方法,以冥想或幻觉的主观形式发生。存思将人体器官比拟为自然山水,所使用图画或所见“内景”也是山水图景,这样就与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创作发生了联通,并内化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和思维活动。首先,“存思”转化为“神思”创作活动,作家“视通万里”,能够想象从未涉足的地方并加以描绘;其次,“存思”转化为“卧游”审美方式,观者神与物游,澄怀味象,体悟自然生命之道,实现审美超越;最后,存思俗化为一种旅游活动,刺激相关文学的创作与刊行。“存思”“神思”“卧游”之间会通转化,皆以可见之画与不可见之画为中介,“文—图”互文,迁想妙得,是中国传统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的独特呈现方式和生成机制。
万晴川周霄
关键词:存思神思卧游
云阳张飞庙里的千古神思
2024年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两次月夜泛舟游赏赤壁,写下彪炳千古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宋婷婷
关键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张飞庙神思月夜
神思远和他的澄清宇宙
2024年
神思远的作品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诸神黄昏”场景,通过视觉宇宙的创造和素材重组,唤起了虚幻世界中的怪谈。他的展览前半部分呈现了宇宙诞生之初的膨胀和爆发,生物在有限空间中相互依存。而在另一个空间,生灵以半隐匿的形态存在,蕴含着超物理时空的引导力量。神思远试图通过不同象征主体来澄清自己的宇宙观和个体经验的存在,引领观者洞察宇宙与个体意识的奇特连结。
肖瑞神思远(图)
关键词:虚幻世界超现实神思
论鲁迅的科学认识和神思
2024年
以往关于鲁迅神思与科学的研究,大多关注它们的相通性,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值得探讨。在鲁迅的思想中,悬拟、学思与科学指向客观世界的真理,而神思、文学和宗教则使人体悟到美与人生。鲁迅把它们当作人类历史中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们缺一不可,不分高下,同时他又划定了它们各自的范围,并针对彼此越轨的现象进行了批判。鲁迅认为调和它们的方法则是不局限于其中一个领域,对它们并行接受。
张佳铭
关键词:神思
神思之远——许江的山水精神
2024年
许江近几年从知葵、画葵、咏葵,转而环视周遭山水,登临雁荡、探幽富春,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浙地青山绿水的作品。在我看来,这不是简单的绘画题材的变化,而恰恰是他山水精神一以贯之的显明,是他持续深入中国艺术精神的返归之途。
陈永怡
关键词:山水精神中国艺术精神神思绘画题材青山绿水登临
论朱光潜“美感经验”论中的“神思”因素
2024年
以“神思”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心理诗学审美机理构成了朱光潜“美感经验”论的重要理论生发点。朱光潜“调和折中”的学术态度及其“美感经验”论之于“神思”论的理路可沟通性构成了“美感经验”论与“神思”论相遇的内外条件。就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本身而言,首先,对创作主体进入具体审美观照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的前置性规定与辩证性阐释构成了“美感经验”论与“神思”论所共同关注的第一个审美心理学意义上的焦点;其次,对创作主体进入审美观照时的具象心理展开形态的形象性描述与阈限性界定构成了“美感经验”论与“神思”论所共同关注的第二个审美心理学意义上的焦点。通过观审朱光潜“美感经验”论中的“神思”因素,重新回望其美学思想建构的“中学”原点,有助于我们为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提供新的理论进路与方法论依据。
雷凯龙李志雄
创意写作语境下“神思”范畴对小说构思的启示
2024年
创意写作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经典文论范畴的借鉴,“范畴阐释”是打通这一路径的关键。“神思”作为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对传统文学构思、文学想象影响甚大,藉以“范畴阐释”方法在“理解-解释-应用”三重解释学维度上重新释读“神思”文本,探析其创意构思价值,透视“神思”在小说创作中的构思心态、积学妙想和心物统一论的有益启示,进而为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理论的成熟和壮大提供助推力量。
高喜锋
关键词:创意写作小说构思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文学创作论
2024年
文学创作论是《文心雕龙》最核心的部分,涵盖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一理论集中表现在《神思》篇中。在该篇中,刘勰指出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即“神”与“物”的融合统一,且“神思”活动的展开需要主体进入到虚静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刘勰还对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语言呈现进行的探讨,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展现了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李曦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言意关系
《文心雕龙》“神思”“风骨”之意涵与《神思》至《总术》之结构被引量:1
2024年
神思》在《文心雕龙》之“下篇”中占据核心地位。刘勰所谓之“思”,实包含内外两面。“思”之内关乎“意”,“思”之外形诸“言”,二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却并无决定性关系。《神思》全篇均围绕着“思”之内外两面展开,而《文心雕龙》的“割情析采”部分(《神思》至《总术》,共十九篇),亦环绕着“思”之内外结撰而成,且分为两个层次:《神思》《体性》《风骨》三篇为枢轴,《通变》至《总术》十六篇则围绕着枢轴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展开作文指导。通过对《文心雕龙》“神思”的准确分判,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思”这一概念的所指与文学批评史价值;还能使“风骨”之意涵得到准确疏通:“风”与“骨”即“思”之内外两面得到妥善发挥后的效果;更能明晰“割情析采”十九篇之两层结构。
陈特
关键词:神思风骨
敬惜与揖别:鲁迅1924年暑期西行之旅的神思姿态被引量:1
2024年
鲁迅1924年暑期的西行之旅,缘起偶然却又仓促成行,与他当时正陷于兄弟交恶升级、身心备受煎熬、愤懑无从排遣、窘况无力转圜的极端困境,存在若干事端头绪可证的紧密关系。全程往返36天,两度途经河南并歇脚,一次登岸山西且小憩,20天讲学、阅市、观剧、宴游于长安。其行踪匆促,其言动喧哗,既不散淡,更不悠闲,唯因直陈现场见闻、细述当时情状的笔墨辞章的缺失,遂致定格为鲁迅履历中一段节外生枝的小插曲。参照孙伏园《长安道上》刻意而为的同步描述,联系鲁迅本人“忽然想到”式的有关片言只语,抵近1924年及其前后一两年鲁迅猝不及防地踏地雷、跨陷阱的人生剧情现场,再作详察,或许可见:面向执着于诚与爱的血勇之士的敬惜与揖别这一“神思”姿态,不仅贯穿了鲁迅这趟西行之旅的全程,而且在他之后信笔提及长安的字里行间还屡有闪现,在他着力经营的后续小说创作中,更有形象化和主题化的纵深展开。
李林荣
关键词:神思

相关作者

张晶
作品数:320被引量:84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主题:感兴 文艺美学 艺术媒介 审美 中国诗学
李健
作品数:54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研究主题:艺术思维 老子 《老子》 文艺美学 神思
杨园
作品数:14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风骨》 《神思》 辨证 文心
张利群
作品数:67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审美人类学 文艺制度 桂林山水
毛正天
作品数:53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精神分析学 古代诗学 诗学研究 心理 性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