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 篇“ Γ-微管蛋白 “的相关文章
RNA干扰下调PTEN表达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α-微管 蛋白 及γ-微管 蛋白 表达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 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α-微管 蛋白 (α-tubulin)及γ-微管 蛋白 (γ-tubulin)表达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RNA)转染体外培养的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以DMEM代替腺病毒液进行腺病毒转染)、Ad-GFP组(以对照空病毒Ad-GFP转染体外活化HSC)、Ad-shRNA/PTEN组(以携带靶向PTEN的sh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转染体外活化HSC),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HSC的PTEN蛋白 及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SC的α-tubulin及γ-tubul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Ad-GFP组比较,Ad-shRNA/PTEN组HSC的PTEN蛋白 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HSC的α-tubuli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对照组和Ad-GFP组HSC的α-tubulin呈丝网状、辐射状均匀分布于细胞核周围,而Ad-shRNA/PTEN组HSC的α-tubulin向细胞两端末梢逐渐聚集并在细胞两端稍增多;与对照组HSC的α-tubulin荧光积分光密度值(IOD)(40803.00±2006.59)及Ad-GFP组HSC的α-tubulin荧光IOD(42302.50±2537.93)比较,Ad-shRNA/PTEN组HSC的α-tubulin荧光IOD(101495.17±5005.39)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HSC的α-tubulin荧光I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的γ-tubulin也主要表达于胞浆,并在胞浆中有散在点状聚集,但Ad-shRNA/PTEN组HSC的γ-tubulin点状聚集更明显;与对照组HSC的γ-tubulin荧光IOD(20410.68±1815.53)及Ad-GFP组HSC的γ-tubulin荧光IOD(20137.50±1469.49)比较,Ad-shRNA/PTEN组HSC的γ-tubulin荧光IOD(41310.83±1544.68)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HSC的γ-tubulin荧光I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的PTEN表达可显著增加其α-微管 蛋白 及γ-微管 蛋白 表达,并引起上述微管 蛋白 在胞浆中的分布发生变化。 郝礼森 季景秀 蒋美钰 张明婷 张晓岚 展宗媛 杨小师 陈盼盼关键词:微管 Α-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 小鼠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中γ-微管 蛋白 的动态变化 2013年 本文旨在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重构胚中γ-微管 蛋白 的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去核前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II of meiosis,MII)的卵母细胞和核移植后的重构胚进行γ-微管 蛋白 的定位观察,分析γ-微管 蛋白 的作用。结果显示,MII期卵母细胞去核后,γ-微管 蛋白 主要分布于皮层;卵母细胞激活后随着胞质星体的逐渐增多,皮层γ-微管 蛋白 明显减少,但没有新的纺锤体形成。卵丘细胞注入去核MII期卵母细胞后,经SrCl2激活能形成一个纺锤体,在分裂前期,斑点状的γ-微管 蛋白 散布在染色体之间;在分裂中期,γ-微管 蛋白 沿着纺锤体分布或聚集于纺锤体两极;在分裂后期或末期,γ-微管 蛋白 迁移到分开的染色单体之间。部分重构胚发生提前激活,形成异常纺锤体,主要表现在γ-微管 蛋白 和染色体分布异常。卵丘细胞注入未去核的MII期卵母细胞后,经SrCl2激活后能形成两个纺锤体,γ-微管 蛋白 的分布与正常核移植相类似。同样,部分卵母细胞发生提前激活,形成两个小梭形纺锤体或一个宽而大的桶状纺锤体。以上结果提示,供体细胞核内的γ-微管 蛋白 在SCNT重构胚纺锤体组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CNT重构胚易被提前激活形成异常纺锤体,γ-微管 蛋白 的异常与染色体分布失常和纺锤体结构异常密切相关。 张庆华 雷蕾关键词:Γ-微管蛋白 核移植 有丝分裂 小鼠 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微管 类细胞骨架及γ-微管 蛋白 的研究 原生动物纤毛虫具有复杂的微管 类细胞骨架,即纤毛器微管 骨架和非纤毛器微管 骨架系统。其中纤毛器微管 骨架包括口纤毛器、体纤毛器微管 及其附属微管 结构;非纤毛器微管 骨架则是由一些与纤毛器无直接联系的微管 组成,包括膜微管 骨架、表膜下... 生欣关键词:腹毛类纤毛虫 荧光标记 Γ-微管蛋白 基因表达 中心体γ-微管 蛋白 在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心体γ-微管 蛋白 在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各40例中心体γ-微管 蛋白 表达水平,30例正常食管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并用Western免疫印迹进行验证,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样本组γ-微管 蛋白 表达水平不同(P=0.0001),由食管正常上皮组织到出现不典型增生至进展为食管癌发展变化,γ-微管 蛋白 表达量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同例和同组γ-微管 蛋白 的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免疫印迹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中心体异常为食管癌细胞恶性表型的明显特征之一,并可能是食管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γ-微管 蛋白 表达情况可为食管癌发生机制的探讨、高危病例的筛选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王万忠 种瑞峰 郑敏 齐恒关键词:食管肿瘤 中心体 Γ-微管蛋白 食管癌前病变 RNA干扰阔口游仆虫γ-微管 蛋白 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0年 根据阔口游仆虫微管 蛋白 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出692bp的γ-微管 蛋白 基因片段,将之重组到L4440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到RNAase缺陷型E.coli HT115菌株中,并用IPTG诱导双链RNA的表达,将经诱导后的重组菌喂食游仆虫,诱导出RNAi表型,具体表现为虫体变小、变圆,约两周后游仆虫全部死亡.电镜观察表明,经诱导后的游仆虫部分纤毛杆横切面显示结构为9+0,部分纤毛杆膨胀变形并开始瓦解,原高度有序的微管 排列结构消失.进一步证实喂食法可有效地产生RNAi,γ-微管 蛋白 基因沉默后游仆虫无法维持正常形态并死亡,观察到纤毛杆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γ-微管 蛋白 的表达和细胞调控在游仆虫细胞微管 骨架的装配及其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曾红 陈文列 林能锋 林如辉 顾福康关键词:游仆虫 Γ-微管蛋白 RNAI 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 及中心体γ-微管 蛋白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 /(p-4ebp1/)及中心体γ-微管 蛋白 /(γ-tubulin/)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p-4ebp1及γ-tubulin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探索... 邹强东关键词:Γ-TUBULIN 中心体 文献传递 中心体α-微管 蛋白 、γ-微管 蛋白 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心体α-微管 蛋白 和弘微管 蛋白 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脑胶质瘤组织中廿微管 蛋白 、Survivin蛋白 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α-微管 蛋白 的表达,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高级别组(Ⅲ~Ⅳ级)α-微管 蛋白 、γ-微管 蛋白 及Survivin蛋白 表达阳性率(88.0%、80.0%、92.0%)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22.2%、47.1%;11.1%、35.3%;33.3%、5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5)。α-微管 蛋白 、γ-微管 蛋白 与Survivin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0.5478,P〈0.05)。结论α-微管 蛋白 、γ-微管 蛋白 和Surviv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且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微管 蛋白 与Survivin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王琳琳 孙美丽 孙玉萍 张楠 刘传勇关键词:脑胶质瘤 Α-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 SURVIVIN蛋白 中心体 烟草γ-微管 蛋白 基因沉默干扰植株的极性生长 2008年 为进一步了解γ-微管 蛋白 (γ-tubulin)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含部分γ-tubulin cDNA的片段以正反串联的方式导入烟草(N.tobacumvar.Samsun NN)无菌苗中,观察并分析γ-tubulin低表达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γ-tubulin低表达干扰了植株的极性生长,表现为大部分转化株出现了多个生长点或有侧枝发生;叶片形态异常,部分叶片背腹性不明显,有大量的联体叶或筒状叶出现;植株主根不发达而侧根呈强势生长.另外,植株生长素的含量出现异常,其极性运输载体PGP1表达受到抑制.由这些结果推测,γ-tubulin基因沉默对植株极性生长的干扰可能与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异常有关. 赵爽 杨坤 马茜 王琦 王晓丹 李艳红关键词:烟草 Γ-微管蛋白 基因沉默 小鼠孤雌胚早期发育过程中γ-微管 蛋白 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2008年 微管 蛋白 是构成微管 的主要蛋白 ,其中α、β亚单位形成异二聚体,而γ-微管 蛋白 在微管 组装中起作用。为了研究小鼠早期孤雌胚中γ-微管 蛋白 的动态变化,本实验采用了免疫荧光化学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SrCl2激活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及早期孤雌胚有丝分裂过程中对γ-微管 蛋白 进行了定位观察。结果显示,SrCl2和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诱导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 of meiosis,MⅡ)小鼠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并且纺锤体始终与质膜平行,表明纺锤体旋转被抑制,但核分裂不受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γ-微管 蛋白 主要定位于中期纺锤体两极和后期分开的染色单体之间;孤雌活化两雌原核形成以后,γ-微管 蛋白 聚集在两雌原核周围。在早期孤雌胚有丝分裂间期无定形的γ-微管 蛋白 均匀分布于核;前中期γ-微管 蛋白 向两极移动,遍布于整个纺锤体区。有丝分裂中期、后期和末期γ-微管 蛋白 的分布变化与减数分裂相似。结果表明,SrCl2和CB激活的MⅡ卵母细胞产生杂合二倍体;γ-微管 蛋白 具有促微管 负极帽形成和稳定微管 的功能,从而促进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后期和末期γ-微管 蛋白 的重新分布可能是由纺锤体牵引同源染色体分离所诱导的;γ-微管 蛋白 负责两雌原核的迁移靠近。 张庆华 单智焱 关娜 徐燕宁 申景岭 钟淑琦 雷蕾关键词:Γ-微管蛋白 孤雌激活 有丝分裂 小鼠 宫颈永生化细胞和癌细胞的α、β、γ–微管 蛋白 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心体α、β、γ–微管 蛋白 在人鳞状上皮宫颈永生化细胞(H8细胞株)和癌细胞(Caski细胞株)的表达差异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中心体α、β–微管 蛋白 在人宫颈永生化细胞和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提取两株细胞的骨架蛋白 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α、β、γ–微管 蛋白 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ski细胞中α、β–微管 蛋白 表达水平高于H8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α、β、γ–微管 蛋白 ,Caski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H8细胞。结论:中心体异常可能是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的特征之一,以中心体微管 蛋白 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有着可期待的前景。 吕玉宇 赵涌 巫静娴 祝建芳 宋大萍关键词:永生化 微管蛋白 中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