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3篇“ Β防御素-2“的相关文章
- 25-羟基维生素D、人β防御素-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人β防御素-2(HBD-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寻常痤疮患者纳入痤疮组,另选取12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25(OH)D、HBD-2及IGF-1水平。分析外周血25(OH)D、HBD-2及IGF-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痤疮患者外周血25(OH)D、HBD-2和IGF-1水平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HBD-2和IGF-1水平对重度痤疮的诊断价值。结果痤疮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D-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组中,随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其外周血25(OH)D水平依次降低,IGF-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与IGF-1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09、-0.586,P<0.05),IG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7,P<0.05),HBD-2水平与25(OH)D、IGF-1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无关(P>0.05)。外周血25(OH)D水平、IGF-1水平评估重度痤疮的敏感度分别为94.12%、61.26%,特异度分别为70.59%、77.48%,二者联合评估重度痤疮的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71.43%。结论痤疮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降低,IGF-1水平升高,且其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25(OH)D、IGF-1水平联合评估重度痤疮的效能较好。
- 杨悦漪林霞王丽兵
- 关键词:痤疮25-羟基维生素D人Β防御素-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疾病严重程度
- 绵羊β防御素-2毕赤酵母表达及抗致病性大肠杆菌效果评价
- 羊养殖业面临细菌性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疫苗预防效果不稳定,以及长期依赖抗生素治疗等问题。绵羊β防御素-2(SBD2)主要分布于肠道,它在抗肠道炎性损伤、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
- 仇鹏飞
- 关键词:抗菌肽多点突变炎性损伤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组人β防御素-2、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对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及与肺发育标志物相关性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重组人β防御素-2(hBD2)、血管新生相关基因(ARGs)对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及与肺发育标志物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疾病预后。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1月BPD患儿56例作为观察组,另根据年龄、性别按照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小儿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BD2、ARGs[凝血酶敏感蛋白-1(THBS-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不同血清hBD2、ARGs水平患儿血管生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水平、肺发育标志物[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分析血清hBD2、THBS-1、TGF-β1与VEGF、Ang-1、KL-6、CC16的关系,并评价血清hBD2、ARGs对BPD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BD2低于对照组,THBS-1、TGF-β1高于对照组(t=6.888、9.505、9.065,P<0.05);血清hBD2低水平患儿VEGF、Ang-1、CC16低于高水平患儿,KL-6高于高水平患儿(t=6.596、4.389、4.635、4.248,P<0.05);血清THBS-1、TGF-β低水平患儿VEGF、Ang-1、CC16高于高水平患儿,KL-6低于高水平患儿(THBS-1:t=5.671、3.683、4.193、3.296,P<0.05;TGF-β:t=6.200、3.721、3.970、3.808,P<0.05);血清hBD2与VEGF、Ang-1、CC16呈正相关,与KL-6呈负相关,THBS-1、TGF-β1分别与VEGF、Ang-1、CC16呈负相关,与KL-6呈正相关(P<0.05);血清hBD2、THBS-1、TGF-β1单独诊断BPD的AUC依次为0.788、0.857、0.805,联合诊断BPD的AUC为0.931,敏感度为94.64%,特异度为87.50%。结论 hBD2、ARGs参与BPD患儿血管生成过程,与肺发育标志物具有一定相关性,监测hBD2、ARGs基因可对BPD患儿血管生成、肺发育程度提供评估依据,。
- 惠晓君齐玉敏王品陈克云王岩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血清β防御素-2对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病情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β防御素-2(HBD-2)结合传统感染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对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2例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依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结果将感染组患儿分为非危重组(n=29例)、危重组(n=33例)、极危重组(n=40);根据败血症患儿治疗7 d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8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检测患儿HBD-2及感染性指标CRP、PCT、WBC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BD-2结合传统感染性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02例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6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53株占47.32%、真菌3株占2.68%;极危重组血清HBD-2、CRP、PCT水平高于危重组,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P<0.05);血清HBD-2与PCT、CRP水平联合检测评估非危重组与危重组、危重组与极危重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916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ROC曲线面积为0.760、0.713、0.792、0.823、0.761、0.820(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血清HBD-2、PCT、CR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清HBD-2与PCT、CRP水平联合预测患者预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899。结论血清HBD-2、CRP、PCT水平三者结合可作为患儿疾病病情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可提高患儿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 林群贾雁平刘玉凤孙虹
-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病情评估
- 猪β防御素-2对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本研究旨在评价猪β防御素2(porcine beta defensin 2,PBD-2)在体内外对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的抗菌效果,为评估PBD-2在抗生素替代品中的应用前景提供参考。首先,在体外检测不同浓度PBD-2对猪源ExPEC PCN033的杀菌活性。随后,选取5周龄,体重在18~22 g之间的雌性昆明小鼠,检测PBD-2处理组和PBS对照组小鼠(n≥5)感染不同剂量的ExPEC PCN033后的存活率,脑、脾脏、肺脏组织和血液中的载菌量、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2、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脑、脾脏、肺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结果表明,PBD-2在25μg/mL时即可在体外极显著抑制猪源ExPEC PCN033的生长(P<0.01),且抑制作用随PBD-2的浓度升高而增强。在体内,与PBS对照组相比,PBD-2处理有效降低了小鼠感染不同剂量ExPEC PCN033后的死亡率。提高PBD-2的治疗剂量对降低小鼠死亡率的效果更加明显。腹腔注射和肌内注射的方式在PBD-2降低小鼠死亡率的效果方面优于口服途径。PBD-2治疗在降低小鼠死亡率的效果方面略低于氯霉素治疗。同时,PBD-2治疗极显著降低了小鼠感染ExPEC PCN03321 h后的脑、脾脏、肺脏组织和血液中的细菌载量(P<0.01),降低了血液中的IL-6、IL-12和IL-1β的含量(P<0.01),减轻了脑、脾脏和肺脏组织的病变程度。上述结果说明PBD-2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猪源ExPEC的活性,同时在小鼠体内对猪源ExPEC感染具有治疗作用,表明PBD-2具有开发成为治疗性药物或者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力。
- 王安田黄靖孙瑜凡宋炳晓谭臣黄琦周锐黎璐
- 关键词:细菌感染
- 猪β防御素-2对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防御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的阳离子小肽,是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活性。猪β防御素-2(porcineβ-defensin-2,PBD-2)是猪表达的天然防御素之一,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价PBD-2在动物体内对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猪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为评估PBD-2成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在价值提供依据。首先,在体外检测了PBD-2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菌株SC-19的杀菌活性,并且在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上检测了PBD-2的细胞毒性。随后,选取4~6周龄,体重在18~22 g的C57雌鼠,检测了PBD-2处理组和PBS对照组小鼠(n≥6)感染猪链球菌SC-19后的存活率、组织载菌量、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PBD-2(25~200μg·mL-1)可显著地抑制猪链球菌SC-19生长(P<0.05),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同时,对RAW细胞无显著的毒性作用(P>0.05)。在体内,PBD-2处理能有效降低小鼠感染猪链球菌SC-19后的死亡率,并且显著降低小鼠感染细菌后的脑、肺、脾组织和血液中的细菌载量,以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和TNF-α的水平(P<0.05)。同时,PBD-2治疗也显著降低了小鼠感染细菌后肺和脾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P<0.05)。这些结果说明,PBD-2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猪链球菌的活性,无显著细胞毒性,同时,在小鼠体内对猪链球菌感染具有治疗效果,提示,PBD-2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 王安田黄靖宋炳晓孙瑜凡周锐黎璐
- 关键词:细菌感染猪链球菌
- 人β防御素-2及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β-defensin-2,HBD-2)及Toll样受体(TL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济南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05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早产胎膜早破组),并选择40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胎膜组织中HBD-2、TLR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组HBD-2基因CC型占58.10%、CG型占28.57%、GG型占13.33%,对照组CC型占72.50%、CG型占22.50%、GG型占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Arg753Gln位点TLR2基因突变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2%vs 5.00%,P>0.05),Asp299Gly/Thr399Ile位点TLR4基因突变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vs 0.00%,P>0.05)。结论HBD-2携带GG基因型、等位基因G过多分布女性可能是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的易感人群,Arg753Gln位点TLR2、Asp299Gly/Thr399Ile位点TLR4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无相关性。
- 杜升烨亓琳杜波王超黄宪霞薛美
- 关键词:人Β防御素-2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早产胎膜早破
- 人β防御素-2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该文探讨了人β防御素-2(hBD2)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转染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Smad2/3、Smad2/3、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EdU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的SGC7901细胞, hBD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GC7901和转染pCMV-Blank的SGC7901细胞。SGC7901-hBD2细胞中TGF-β1、p-Smad2/3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GC7901和SGC7901-Blank细胞,而Smad2/3表达水平不变。同时,其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均受到抑制,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该实验结果表明, hBD2可能通过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SGC7901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
- 时妍梅李娟刘燕陈康周蕾陈新年
- 关键词:人Β防御素-2增殖胃癌SGC7901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
- 丹参酮胶囊治疗顽固性湿疹的疗效与β防御素-2 mRNA表达的关系
- 2019年
- 目的:探究丹参酮胶囊治疗顽固性湿疹的疗效及其对人体β防御素-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顽固性湿疹患者98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艾洛松乳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8周疗程结束后分析治疗效果,检测两组的HβD-2 mRNA的表达情况及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NSI评分和瘙痒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与对照组的6.1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非皮损组织处的β防御素-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组织的β防御素-2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疹,见效快,有效降低皮损处的β防御素-2 mRNA表达水平,调整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敬李舒
- 关键词:丹参酮顽固性湿疹Β防御素-2细胞因子
- 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 BD2)对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和h BD2组,每组12只。大鼠暴露于90%高氧箱内14d建立BPD模型,h BD2组于第4天气管穿刺注入1×10^7/ml含有h BD2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25μl,空载体组注入等量空载体腺病毒。于第7、14天采集肺组织标本,q PCR检测肺组织h BD2 m RNA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TNF-ɑ、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10^9/ml,用稀释液稀释100倍得到1×10^7/ml。在大鼠出生后第7、14天,与h BD2组比较,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大鼠hBD2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4天,高氧组和空载体组大鼠的RAC、MLI、AOD值、TNF-ɑ、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空气组、h B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高氧暴露后大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受阻,h BD2组大鼠肺泡和肺血管发育改善。结论h BD2基因治疗可促进高氧诱导BPD新生鼠的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并减轻肺部炎症。
- 杨娇娇陈翠娥孙媛媛郭金余狄天伟张希希
- 关键词:人Β防御素-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氧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