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66 篇“ Β肾上腺素受体 “的相关文章
β肾上腺素受体 对心肌细胞钙信号的调控 被引量:1 2024年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肌细胞通过钙致钙释放的机制实现兴奋收缩耦联,控制着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交感神经递质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 (β-adrenergic receptor, βAR)调控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在病理条件下, βAR的信号转导和钙信号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因此,阐明βAR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钙信号的调节对认识心脏疾病的机理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任宇捷 梁景辉 侯婷婷 王世强关键词:心肌细胞 Β肾上腺素受体 β肾上腺素受体 对脓毒症小鼠生存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4年 背景与心血管和免疫疾病治疗有关的β肾上腺素受体 可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目的 繁育敲除β受体 基因小鼠(β-KO小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评测小鼠生存率、器官病理改变、炎症损伤变化。方法 鉴定β-KO小鼠基因,取12只雄性β-KO小鼠和12只同条件的野生型(WT)小鼠,行CLP后,观测7 d生存率。同理,另取12只β-KO小鼠和12只WT小鼠,在CLP 48 h后取肝、肺,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D68水平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细胞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6,IL-6)的水平表达。结果 基因型鉴定显示β-KO小鼠繁育成功,β-KO小鼠较WT组7 d生存率提升(P=0.043)。CLP后48 h,β-KO小鼠肝、肺病理损伤评分较WT组改善(P=0.022、P=0.00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揭示β-KO小鼠肝、肺组织的TNF-α和CD68水平低于WT小鼠。ELISA揭示β-KO小鼠肝匀浆组织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低于WT组(P=0.009,P=0.022)。结论 阻断β受体 信号转导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缓解肝、肺损伤,减轻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脓毒症小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涂怀宇 杨光 云宏芳 张纪岩 李沛雨关键词:Β肾上腺素受体 腹部创伤 脓毒症 炎症细胞因子 消饮化瘀方调控β肾上腺素受体 信号通路抑制慢性心衰大鼠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消饮化瘀方对CHF大鼠β肾上腺素受体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 6周复制CHF模型,随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测模型是否复制成功。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7g/kg)、中药中剂量组(14g/kg)、中药高剂量组(28g/kg)及美托洛尔组(10mg/kg),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每日一次,连续4周。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脑钠肽(BN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β1-AR、PI3KCG、P-AKT蛋白含量,Real 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β1-ARmRNA、PI3KCG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降低,BNP、β1-AR、β1-ARmRNA表达明显升高,PI3KCG、P-AKT、PI3KCG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NP、β1-AR、β1-ARmRNA表达明显降低,PI3KCG、PI3KCGmRNA表达明显升高;中药中剂量、中药高剂量及美托洛尔P-AKT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消饮化瘀方可能是通过β-A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Ca 2+浓度,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室重构。 王铭 王秀萍 徐建虎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糖皮质激素 联合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 与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66例AECOPD患者,依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 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糖皮质激素 与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FEV1/TLC]及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1.97±0.29)L、TLC(3.84±0.83)L、FEV1/TLC(67.91±7.27)%高于对照组的(1.42±0.34)L、(3.12±0.56)L、(60.13±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11.74±2.63)mg/L、IL-8(56.48±6.03)ng/L、TNF-α(69.12±5.32)ng/L低于对照组的(14.72±2.69)mg/L、(49.74±5.59)ng/L、(75.28±6.7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与对照组的9.0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 与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薄新苗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糖皮质激素 基于β肾上腺素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心衰早期“痰瘀致病”的病理机制及消饮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目的:基于心衰早期“痰瘀致病”的中医病机,本项目以阿霉素 (Adriamycin,DOX)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消饮化瘀方对β肾上腺素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消饮化瘀方改善CHF大鼠... 王秀萍慢性心衰患者β肾上腺素受体 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受体 (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m RNA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于2020年4月至20... 魏天天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异丙酚静脉注射对老年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 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异丙酚静脉注射对老年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 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筛选65-75岁的二尖瓣置换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与异丙酚组:异泊酚组患者使用微泵注射异泊酚[2-6 mg/(kg·h)]+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7μg/kg,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值保持在40-60间;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7μg/kg。分别记录给药前与给药后10、20、30 min时各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及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利用苏木素 伊红(HE)染色结合光学显微镜对心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试验对心肌组织中β1、β2、β3受体 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通过Western blot试验对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3,NFAT3)、锌指转录因子(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gata 4,GATA4)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泊酚组患者静脉注射异泊酚后心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LV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泊酚组患者静脉注射异泊酚后,在给药的30 min内,LVS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左心室内压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泊酚组患者静脉注射异泊酚后,左心室内压变化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有明确的水平线;异泊酚组患者心肌纤维无序,横向面肌肌丝大小不同,有些心肌细胞肥大,细胞质液泡变性,尤其在细胞核周围,肌丝粒化或网状化,间质扩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异丙酚组患者β1受体 mRNA表达 杜燕燕 曾琳玲 彭学强 伍嘉艳 刘鉴关键词:异丙酚 左心室 一种检测动物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类药物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动物组织瘦肉精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动物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类药物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发现动物组织中的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类药物,并实现对组织样品中β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类药物进行空间分布检... 武杰 张睿 谭文β肾上腺素受体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涉及造血和淋巴组织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是第四大常见癌症[1]。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患者预后较差。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环境、遗传、化学药物、感染等有一定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病率逐渐增高。抑郁、忧虑等慢性应激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系统(SNS)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可能的机制之一[2]。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激活β-AR信号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3]。β受体 阻滞剂能从源头阻断β-AR通路,反转其在肿瘤中的促进作用,因此β受体 阻滞剂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目前国内有关β-AR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相对集中在实体瘤,有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的相关文献表明其在促进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关键的作用。现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与β-AR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 茶晖 杨金江 李永萍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交感神经系统 异质性疾病 慢性应激 淋巴组织 β肾上腺素受体 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慢性应激与持续性肾上腺素 激活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 通过介导儿茶酚胺类激素 分泌增加与功能激活,参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及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这为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β肾上腺素受体 阻断剂及社会心理因素 可能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 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而β肾上腺素受体 阻断剂可逆转这一过程,从而为卵巢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蔡训升 张灿灿 田永杰关键词:卵巢癌 Β肾上腺素受体